【天堂论坛】玩机到天堂 买机找海洋一路风景摄影技术发展史
查看完整版本:摄影技术发展史
2005/11/15 10:34:32
摄 影 的 诞 生
暗箱


如果从明亮景物上反射来的光线,通过一个小孔进入一个暗室,便可在对面墙壁上,形成一个暗淡的景物影像,图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因为从物体上部来的光线,只能照射到墙壁的下部,从下部来的光线,只能照射到墙壁的上部.这种暗室成像的现象,在古代就已经知道了.1558年,G·波儿塔(Giovanni Porta)就曾对暗室成像加以清楚的叙述.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就发现,将墙壁上的小孔挖大,装上一个望远镜的镜头,便可以形成一个更明亮、更清楚的影像.这些作为暗室用的房子,主要是设在公共建筑里,或公园里,以供人们观赏.有些至今仍然留存着.
    到17世纪,一些小的便于携带的暗箱(camera obscura),常被用来作为艺术家画画的辅助工具.他们将四面封闭的暗箱装在一个轿子上,以便于短途运送,暗箱的顶上装有镜头及反光镜.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在暗箱内的画板上,形成直立的影像.有的是反光式暗箱,可以放在桌子上.有的甚至可以放在手上.在这些暗箱中,影像可以直接描在纸上.这种发明,对准确地描绘风景建筑的透视与比例,是极为有用的.
    暗室的基本原理.由于光是走直线的,所以,一个小孔能将阳光照耀下的景物在暗室中形成一个粗略的影像.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0:42:56 编辑过]

2005/11/15 10:34:42
感光材料
许多世纪以来,人们就已知道,有些物质在阳光的长时间曝晒之后,会变黑,或退色.对于这种变化,人们常常认为,像烧饭那样,是由于"热",而不是由于"光"在起作用.有些银化合物尤其敏感.早在1727年,德国J·舒尔策(J·Schulze)教授曾证明,将硝酸银与白粉混合成的白色溶液,置于玻璃瓶之中,面向阳光的一侧将会变黑.他指出,单是热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这时,你可能会想,艺术家的暗箱和科学家的化学感光材料,可以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摄影来了.事实并不然.
    大约是1800年,一位著名的英国陶瓷工人的儿子T·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曾将不透明的树叶放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试图制作"阳光图片"(Sun-picture).他将皮革放在太阳下曝晒,皮革上未被复盖部分即逐渐变黑,而当取下树叶时,便留下白色的影子(左图).不幸的是,韦奇伍德未能防止这些仍有感光能力的白色部分变黑(除非他用微弱的烛光来观看).他也不能将暗箱所形成的影像记录下来,因为光线实在太弱了.直至1805年他去世,韦奇伍德始终未能在这方面取得任何进展.
    下一步的改进工作,是在将近20年之后,才在法国出现.在那里,N·尼埃普斯(Nicephore Niepce)试图把暗箱中的影像直接记录在涂有化学药剂的石块或金属面上,并希望将这影像用新发明的平版印刷术印刷出来.根据尼埃普斯的书信记载,1816年,他曾用氯化银感光纸记录了一个非永久性的黑白相反的影像("负像").但是,尼埃普斯想要得到的,是在金属板上形成一种正像,以便蚀刻后,能用油墨印刷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用一种油溶的白沥青,涂在一块铅锡合金板上,经长时间曝光,使沥青硬化.然后,将金属板置于熏衣草油中,把白沥青的未硬化部分洗去.这样,影像的明亮部分成为白色,在黑色金属板的衬托下,显现为影调与原物相似的正像.
    尼埃普斯称这个方法为"阳光摄影法"(heliography),通过蚀刻,可在半透明纸上印制为像片.
    1826年,他成功地将一块铅锡合金板置于一个暗箱中,从他房子的顶楼工作室里,把窗外的景物记录了下来.曝光时间约是8小时.这幅样子粗糙的影像,是用暗箱拍摄的第一幅永久性照片,至今仍存在.
    尼埃普斯的这个日光硬化摄影法,后来,经过改进,为印刷制版所采用,但由于光敏度过低,始终没有直接应用于摄影上.
2005/11/15 10:34:55
达盖儿式摄影法
L·达盖儿(Louis Daguerre)是巴黎艺术家和风景画家(左上图).他是了解尼埃普斯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达盖儿早以创办"西洋镜"(dioramas)而闻名.他用大幅的风景画片,加上特殊控制的灯光效果,使观众通过一个小孔,看到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建筑及陌生的地方,借此达到娱乐的目的.后来,他用暗箱进行精心的描绘,以供"西洋镜"展出.不久,他对用银化合物的化学方法来记录影像发生了兴趣,并想加以尝试.
    他先同尼埃普斯通信,最后与他合作,共同探索"阳光摄影"的奥秘.但是,没有结果.沥青法的光敏度太低,而尼埃普斯又不愿像达盖儿所主张的那样,用银盐作进一步的试验.4年后,尼埃普斯死了,没有取得丝毫的进展.
    后来,达盖儿继续用金属板进行试验.这时,他用的是铜板,表面镀以银,并用碘蒸气进行光敏化,使铜板上形成一层碘化银.但是,它的光敏度实在太低了,即使用当时最好的镜头,也拍不出影像来.后来他发现,当他把已曝光的铜板放在加热的水银上熏时,影像便得到加强或"显影",这才达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至1837年,他已有了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对大部分明亮光线下的景物,曝光时间约为30分钟,拍摄出来的效果,是细致的灰白色的影像,衬以银色的背景(左下图).
    达盖儿把他的方法名之为"达盖儿式摄影法"(daguerreotype process).可惜,达盖儿自己没有钱来改进他的方法.不过,他的发明得到了法国政府的重视,并获得国家津贴奖.为了报答政府对他的奖励,他把全部技术公布于众,使他的摄影法得以在法国广泛流传.
    1839年8月,法国科学院和艺术学院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达盖儿的一位朋友详细地阐述了达盖儿式摄影法的操作方法.
    当时,只有富翁才买得起昂贵的绘画.当达盖儿式摄影法公布后,画家们都深深感到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威胁.P·德拉罗徐(Paul Delaroche)感慨地说:"从此,绘画完蛋了!"而各报纸则把这种由"光线的作用"而绘成的金属画片,称之为"有纪念意义的影像"
    达盖儿式摄影法在欧洲传播之后不久,又有了一些新的改进.这主要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新的步骤,一在原来的第2步之后,一在原来的第5步之后.同时,维也纳的J·泼茨沃尔(Josef Petzval),特别为达盖儿式摄影法设计了一个新镜头,它的口径是f3.6,而不是原来的f11,使暗箱里的影像亮了10倍.因此, 从1841年起,曝光时间便减少为约1分钟.不久,人像摄影室也建立起来了,人们都纷纷跑到那里,请他们为自己照像.每一个人都为得到一幅清晰而逼真的达盖儿式照片而惊喜.
    达盖儿式摄影法,1839年
    1、 将一块镀银的铜板彻底清洗,并抛光.
    2、 把镀银的铜板置于一个装有碘溶液的小箱子内,在室温下停留5-30分钟,至镀银的表面变为金黄色为止(可在红灯下观察).这时,镀银的铜板已光敏化,可以放入防光盒内,以供拍照.
    3、 在暗箱内曝光5-12分钟(f11镜头).
    4、 将已曝光的镀银铜板置于75℃的水银上方,面朝下,进行"显影".
    5、 用海波溶液将留存的银盐洗去("定影").
    6、 最后用蒸溜水清洗,并晾干.
    1840年的改进:增加如下两个步骤.
    2a、将镀银的铜板放在卤化银溶液中漂洗,然后按照上述第2步方法再略为处理一次.
    5a、将"定影"后的铜板浸于氯化金溶液中,以加强影像的效果.
2005/11/15 10:35:05
卡罗式摄影法
在那期间,英国的一位地主兼业余科学家 H·F·塔尔博特( Henry Fox Talbot ),也在用暗箱进行他自己的记录影像的试验.1834年,他用写字纸蘸以氯化银,晾干后,盖以花边或树叶,放在阳光中曝晒.结果,像韦奇伍德的试验一样,未被物品遮盖的银盐都变为黑色.不过,塔尔博特发现了两个重要的改进方法.第一,将已曝光的氯化银纸浸在浓盐水中,可以防止影像的进一步黑化.第二,虽然晒出的影像是负像(即黑色部分代表白,白色部分代表黑),但他知道,把这负像通过光线印在另一张感光纸上,可以表现出正确的影调来,现存的塔尔博特的最老照片是1835年拍的(右上图).那时,木匠L·艾比(Lacock Abbey)给他做了一个木制的小暗箱(左下图),装上感光纸,曝光10-30分钟,即可得出清晰可认的影像.
    1839年,当听说达盖儿式摄影法将在巴黎公开宣布的时候,塔尔博特担心,他们俩所用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他立即决定将他的方法公之于众,并尽可能传送到远处去.这一公布,效果很好,人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如J·赫谢尔爵士(Sir John Herschel)建议,用海波作为定影剂,要比食盐更好."负片" 、"正片"和"摄影"等名词,都是赫谢尔提出来的."负片",是指用塔尔博特的方法在暗箱中拍出的效果;"正片",是指用"负片"印出的影调正确的像片;"摄影"(用光线描绘),是指用暗箱记录影像的总称.
    1840年,塔尔博特对他的摄影法进行了改进.他改用碘化银,同时,也用显影液.这样,曝光时间就短了一些;通过事后处理,影像也更为牢固了.1841年,他把改进后的方法申请专利,并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Calotype process).
    负片
    1、 用最高质量的写字纸,在红灯下蘸以稀硝酸银溶液,接着蘸以碘化钾溶液,并擦干.
    2、 在纸的一面,用毛刷涂上一层硝酸银和酸溶液,并将已光敏化的纸置于火前烘干.然后放入防光盒中,以供拍摄.
    3、 在暗箱中曝光1-3分钟.
    4、 放在第2步所用的硝酸银和酸溶液中进行显影,但必须加水一倍,使溶液的强度减弱一半.
    5、 用海波溶液进行定影,然后水洗及晾干.
    正片
    1、 用另一张纸浸于盐水中,并擦干.
    2、 在红灯下,用刷子涂上一层氯化银溶液,并晾干.
    3、 将负片复盖于纸面上,用镜框压紧,放在阳光中曝晒,至纸面上形成深棕色的影像为止.(约20分钟)
    4、 将像纸定影,水洗、并晾干.
    在三年的时间内,世界上出现了两个互相竞争的摄影方法.但只有一个生存下来.
2005/11/15 10:35:16
早 期 摄 影
摄影的影响


由光线本身的直接作用,把景物记录下来,成为一幅照片.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每个人都想看看这些照片的样子.有些人想把自己也记录下来,甚至还想亲自试一试如何拍摄这样的照片.但是,报纸无法把拍照的结果刊登出来,自然也无法用文字对那些没有看见过照片的人描写清楚.有一位记者这样解释说:就像在马路上拿着一面镜子,周围的景物都极细致地反映了出来,然后把镜子带回家中,这些景物就永远留在上面了."
    这个描述,对达盖儿的闪闪发光的照片来说,是十分恰当的.那是当时最流行的一种拍摄方法.大多数的早期照片,约是在13×18公分(5×7英寸),是用简易的木制摄影机(Wooden camera)拍摄的.(自从发明了摄影以后,一般都称"摄影机"(camera)而不叫"暗箱(camera obscura)了").在1839年,摄影者拍摄的对象都是风景、建筑及其他静止的东西,曝光时间约是15分钟.
    拍摄人像是一个棘手的特殊问题.被摄者头部要用铁夹子把它固定住,人物要在明亮的阳光下长时间的曝晒,有时甚至要在脸部擦些白粉!直到美国的沃尔科特反光式摄影机(Wolcott mirror camera)和德国的福伦达摄影机(Voigtlander camera)制造出来,人像摄影才成为真正的实用摄影.这些经过改良的摄影机,影像较为明亮,但画面较小,约是5×6公分.
    多年以来,拍摄风光用的摄影机,都是画面大,光孔小;拍摄人像用的摄影机,则是画面小,光孔大.但是,即使是最好的摄影机,曝光时间仍然很长.福伦达摄影机的说明书上是这样写的:"冬天的阴暗天气,3.5分钟;在晴朗天气的阴影下1.5-2分钟;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40-45秒钟".
    各国所流行的摄影方法是不太相同的,这要看他们的专利权如何而定.在法国和美国,任何人都可以拍摄达盖儿式照片,但在英国,专利权已经授予了达盖儿,因此,凡是为赚钱而拍摄达盖儿式照片的人,必须购买许可证.塔尔博特曾在法国、美国和英国(不包括苏格兰)取得了使用"卡罗式摄影法"的专利权,再加上他的方法对细致影纹的表现较差,这就使得使用的人不太多了.在美国和法国,达盖儿式摄影法完全占了统治的地位.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0:43:29 编辑过]

2005/11/15 10:35:28
达盖儿式摄影室

在达盖儿摄影法公布之后的五年中,在美国,以及在欧洲的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城市中,都建立了人像摄影室(Portrait studio).这些摄影室,常被称为"达盖儿式摄影室"(daguerrean parlor).
    要拍摄一张达盖儿式人像,可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首先,你得穿上最合适的衣服,因为,达盖儿式摄影法只对兰色或白色感光,其他颜色大都表现为黑色.妇女必须避免穿红色或深绿色的衣服;男子穿深灰色比穿黑色效果要好些.
    到了约定的拍摄时刻(那是随着气候而变的,天气不好,就要另行预约),你得爬几级楼梯,到达摄影室.那是一个玻璃房子,一般是建在平顶的屋子上(右上图).在这里,你得坐在一个位于高台上的笔直的椅子上.在你的头上,是一块兰色的玻璃板,以减低太阳的热量.摄影师将调节你头部后面的那个铁夹子,把你的头部固定住.你的两个前臂要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摄影师将告诉你,眼睛要看着摄影机,不能眨眼,不能挪动.
    然后,由助手将已光敏化的金属板装入摄影机内,并进行0.5-1分钟的曝光.如果你想要两张照片,就得以同样的方式拍摄两次(有时是将两台摄影机并列一起,同时拍摄).最后,你得到的将是一张装在丝绒盒里的嵌着小小镜框的达盖儿式照片(daguerreotype).
    所有的达盖儿式,差不多都用氯化金进行一次善后处理,使银板显得略为暗些,从而把白色的影像更清楚地突出在画面上.如要着色,则另收费.在伦敦,一幅专业拍摄的达盖儿式人像,收费是1英磅.这就使一般的人不敢问津了,因为,他们一个月都赚不到这么多的钱.当然,达盖儿式照片比手绘的油画肖像,还是便宜些.不过,也有人这样说:用颜料画的是"肖像",用摄影机拍摄的不过是"照片"而已.
    在摄影未发明以前,小型的画像很流行.对小型画像的画家来说,这种新发明的摄影方法,简直是一种灾难.他们的大部分顾客,都喜爱达盖儿式照片,而不喜欢画像了.因此,许多小型肖像画家,都改为拍摄达盖儿式照片,并自命为"艺术摄影家"(artistphotographer).然而,画家与摄影家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画家们看到,他们的技术正为摄影机所取代.他们把摄影家称为"技术员"或"手艺人".诚然,有些摄影家是应当受到批评的,因为,他们的水平往往都不那么高.群众的要求是:摄影家和被摄者,都应当为拍摄出较佳的照片而感到高兴.
    说句公道话,摄影家的精力主要是集中于化学上及技术上,以及如何避免被摄者感到不舒适.他们实在没有时间考虑照片的风格问题.因为照片的效果如何,主要是以清晰度和明亮度来衡量.所以,拍摄时被摄者要坐稳,光线要充足,这些,在技术上,都是十分重要的.至于背景,一般都是深色调的素背景.有少数摄影室,为了讨好被摄者,是用绘画作背景,或者,仿照古典式绘画的风格,把高质量的写字台的一角或某种适当的布幕,布置在画面之内.
    专业的达盖儿式摄影者拍摄的题材,主要是人像.业余摄影者,如艺术家和旅游者,则以风光为主.有些出版社也派遣达盖儿式摄影家到国外拍摄风景,那是为旅游书刊作插图用的.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0:45:19 编辑过]

2005/11/15 10:35:40
卡罗式摄影




当达盖儿式摄影法愈来愈普及的时候,它的竞争者卡罗式摄影法,却只有少数几个热心人在应用.塔尔博特自己拍摄了许多照片,大部分是静物,人物特写和在家中花园里的集体照.这些照片,看来像是很自然的生活照(左下图),其实,都是为了适应当时摄影机镜头及感光材料的长时间曝光的要求,而精心摆布的.
较大的摄影机,最适合于卡罗式摄影(calotype photography).正如上面已经说过的,卡罗式摄影法是先拍摄一张像纸负片(papernegative),然后,利用阳光在另一感光纸上印成像片.负片愈大,纸基纤维对照片上的影像纹理的损害就愈小.塔尔博特还发现,在冲洗后的负片上涂上一层腊,纸基会显得更为透明些.尽管如此,卡罗式照片上的纹理不够清晰,以及画面上所出现的图案式的斑点,都成了人们偏向达盖儿式照片的主要理由之一.
    这种摄影法的其他优点和缺点如下:
    优点:
    1、 每张负片,可以无限量地印制成价钱较低的像片.
    2、 印出来的像片不是左右相反.
    3、 负片可以修饰、去掉脸上的皱纹、斑点等.
    4、 比较便宜,并且便于旅游者使用.
    5、 印在纸上的像片,易于观看,便于邮寄,贴相册等
    6、 影调较暖,适宜于表达气氛.
    缺点:
    1、 影纹较粗,而且不均匀.
    2、 感光性能较低,需要曝光时间较长.
    3、 制作时间也较长,负片要冲洗、晾干,然后印片,再冲洗,再晾干.
    4、 容易退色.
    5、 器材供应不广泛,受到专利的限制也较多.
    卡罗式摄影法的最大优点是:拍摄了一张负片之后,就可以比较便宜地印制任何数量的像片.而这个优点,一般人都忽视了.达盖儿式摄影室能在拍摄之后的片刻间交件,并且,影像纹理非常清晰.所以,塔尔博特要说服人们购买执照使用他的方法,是十分困难的.
    伦敦摄影家克劳德特(Claudet)曾拍摄过几年卡罗式照片,但最后还是改为拍摄群众所喜爱的达盖儿式照片.在19世纪40年代初期,没有一个摄影家能看到,塔尔博特的从负片到正片的摄影法是通往未来摄影的真正道路,而达盖儿式摄影法实际上已达到了尽头,再不能发展了.
    塔尔博特是一个聪明的足智多谋的人.他决心制作出大量的质量优良的照片,来宣传他的方法的主要优点.因此,他于1844年,在里丁城(Reading)租了一所房子,雇了几个职工,大量生产卡罗式照片,以供销售.照片上拍摄的都是著名的建筑、风景、工艺品,甚至有素描及绘画的复制品.他将印片框排成长长的行列,在阳光下进行印制.他销售了数千张的像片,大部分是在文具店出售的.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0:47:59 编辑过]

2005/11/15 10:35:54
<自然的画笔>

塔尔博特在里丁城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出版了一本卡罗式照片集.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摄影画册,名为《自然的画笔》(The Pencil of Nature).整个画册共有24幅卡罗式的大幅像片,都是塔尔博特拍摄的,各张像片分别贴在画册的页面上."自然的画笔"是于1844-1846年分6个部分出版及销售.至今仍有少数留存,是收藏家的极珍贵藏品.在画册的附文中,塔尔博特描述了他发现卡罗式摄影法的经过,并阐明了它的优点及其使用方法.
    在里丁,他还出版了另一本类似的画册"苏格兰的阳光照片"(Sun Pietures in Scotland),同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刊载于一个美术杂志的专刊上.所有这些活动,至少可以引起美术界对卡罗式照片的注意.但是,有一点是不利于宣传的,那就是,在这些大量生产的像片中,有一部分在几个月之后,便开始褪色了.这个缺点自然会被美术家抓住,作为摄影的另一个缺点来加以嘲讽.

 
 
    <自然的画笔>是世界上第一本摄影画册,共有卡罗式照片24幅,是用胶水贴上的.这些照片,由于时间长,已有点儿褪色.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0:48:53 编辑过]

2005/11/15 10:36:08
 
希尔与亚当森
卡罗式摄影法曾在苏格兰取得极为重大的胜利.在那里,塔尔博特通过他的朋友,鼓励一位年轻化学家R·亚当森(Robert Adamson)从事卡罗式专业摄影.不久,苏格兰肖象画家D·O·希尔(David Octavius Hill)与亚当森进行接触.那时希尔正在代人绘制将近500位知名人物的历史性肖像画,他们是刚刚造反的建立苏格兰自由教堂的大臣.他认为,摄影是用集体照的形式把这些人记录下来的理想方法.它可以提供样片,以便用来绘制巨幅的肖像画.
    实际上,希尔和亚当森对这个新的摄影法,是由衷地热爱的.在相互合作之下,他们不但拍摄了许多著名人士的第一流的卡罗式人像,而且拍摄了许多苏格兰渔乡和居民的照片,以供欣赏.希尔负责人物的安排和构图,亚当森则负责处理有关技术方面的一切问题.这种科学和艺术的合作,在1843-1847的四年间,共拍摄了数百张照片,充分显示出塔尔博特摄影法在艺术上的潜在能力.由于希尔精通绘画,所以,他的构图开朗而简朴.这对表现影纹有一定局限性的像纸负片来说,是很合适的.实际上,它已把缺点变成为优点了.而D·希尔也因此被认为是最早的艺术摄影家之一.
    不幸,R·亚当森于1848年去世了,那时,他才27岁.希尔因此也放弃了摄影,把全部时间从事于绘画.至今希尔的绘画大部分已为人们所遗忘,而希尔和亚当森的卡罗式照片却仍然为人们所爱慕和重视,这倒是很有讽刺意义的.
2005/11/15 10:36:20
早期摄影的运用与影响
虽然,在19世纪40年代,达盖儿式摄影法和卡罗式摄影法,仍在互相竞争,但在群众中享有声誉的,只有达盖儿式摄影法.人们认为,用一幅人像照片赠送亲友,要比小型画像更经济、更真实、更时髦.当然,达盖儿式摄影法拍摄出来的人像,脸上的一切缺点都会显露出来(达盖儿式摄影法不能修板),而且,影像是左右相反的.但是,在沃尔科特摄影机未问世以前,这些都是可以忍受的,因为大部分人,除了看镜子外,从来没有看到过自己.
    到了工业革命的时候,铁路的发明使运输成本降低了一半,而速度却提高了一倍.每个人都想去旅游,并把遥远的地方拍成真实的照片,这已成为极普遍的事了.对于这种拍摄,达盖儿式摄影法是不方便的,因此,卡罗式摄影法就成为较好的选择对象,而为一些水平较高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者所使用了.
    在这种情况下,达盖儿式摄影法和卡罗式摄影法二者,都很快成了有用的拍摄照片的方法.这些照片,像素描一样,可以用来制版或做成木刻,印在书刊杂志上.有些政府部门和医院,已开始使用达盖儿式摄影法作为记录的手段.照片肖像也已成为肖像画家的极好的参考资料,并对一些肖像的画法开始产生影响,比如,用手托腮,或将臂部放在椅子的扶手上等.这时,所有摄影机都必须安放在三脚架上进行拍摄,要抓取动作,那是不可能的.
    摄影家只能用自己在创伤上的成就,来与当时的画家相抗衡.十年来,摄影已成为记录真实形象的一个好方法,但很明显,绘画并没有因此而衰亡.事实上,画家们一方面在悄悄地利用摄影作为节约劳动的工具(指画家们用摄影代替速定来收集素材),另一方面,又讥笑摄影家,企图利用摄影这个新工具,来从事艺术创作.
    由于摄影既费钱,又困难,特别是达盖儿式摄影法,需要镀银的金属板,大部分人都不敢把摄影作为业余爱好.那是一种复杂的、需要一定技术的玩艺儿,只有具备一定化学知识的真正热心人,才能玩得起来的.
    到了1850年, 仅能记录影像,已经不是那么新奇的了.想当摄影家的人,都为摄影方法的局限性而苦恼.各地的人们都在进行试验,希望能发现更好的方法.1851年,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使达盖儿与塔尔博特两种方法都黯然失色的新方法.
2005/11/15 10:36:33
 
"湿" 板 时 代
对胶合剂的探索
 从理想上说,摄影家需要的是这样的一种方法,它既具有达盖儿式摄影法那种清晰的影像和细致的影纹,又像卡罗式摄影法那样,能迅速而经济地在像纸上印制照片. 这就需要一种较好的负片形式,就是说,要用透明的片基来代替纸基.现在所知道的"胶片",那时还没有.那当然只有用透明的玻璃板了.但是,能为纸基所吸收的感光化学药品,却很难附着于光滑的玻璃表面上.
    早在1839年,科学家J·赫谢尔爵士曾在这方面做过试验,他把一块玻璃放在一盆氯化银溶液下面,让氯化银溶液慢慢地沉积在玻璃板上.这样做既慢又不实际,冲洗液是很容易将氯化银沉积层冲走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胶合剂",一种透明的粘性物质,它既可将感光化学药品附着于玻璃表面上,又使附着的药品经受得起冲洗液的化学作用.开始时,蛋白似乎是最好的胶合剂.所以,N·尼埃普斯的侄子尼埃普斯·戴圣维多(Niepce de Saint-Victor)曾于1847年取得"蛋白玻璃"(albumen-on-glass)摄影法的专利权.但能混合于蛋中之中的感光化学药品的分量是极有限的.因此,蛋白玻璃的感光速度实在太慢了,不能用来拍摄人像之类的照片.
    用蛋白涂于像纸上,效果较佳,因为像纸不需要太高的感光速度.蛋白像纸(albumen paper)的影像质量很好,不像塔尔博特的银盐像纸那样易于退色,而且,还有一层很吸引人的光滑面.你也可以在蛋白板上印制照片,供幼灯放映用.长期以来,人们都用幼灯放映那些画在玻璃板上的图像,现在,有了摄影,就可以把幼灯真正普及起来了.
2005/11/15 10:36:46
 

火棉胶
1851年是英国的重要的一年.那时,正是工业革命的高峰.在伦敦,他们举办了一个"重大的展览"(The Great Exhibition),展出了几年来在科学上、艺术上和制造业上的成就.许多论文在发表,许多文件在宣读,许多情报在交换.在这沸腾的热潮中,一位不知名的伦敦雕塑家F·S·阿切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带来了一个有关他的试验工作的消息.像别的许多人一样,阿切尔想用玻璃板来改进摄影的影纹质量.他发现,一种名为"火棉胶"的粘性液体,是很好的胶合剂.火棉胶是用硝化棉溶于乙醚和酒精而成,几年前,曾被用来修补衣服的破口--将火棉胶涂于破口上,干后即形成一层硬而透明的保护薄膜.
    阿切尔的方法(湿板摄影法),是将火棉胶和感光化学药品的混合液涂于玻璃板上,并使之光敏化.然后,将湿的玻璃板装入摄影机中,进行曝光.曝光后,立即进行显影、定影和水洗.这个奇特的要求,意味着火棉胶负片(collodion negative)必须很快做好,并立即使用,因此名为"湿板'摄影法(wet plate process),因为火棉胶干后,便不感光了.
    湿板摄影法
    1、 将溶化有碘化钾的火棉胶粘液涂在一块洁净而光滑的玻璃板上.要涂得均匀而平滑,需要有熟练的技术,特别是大块玻璃板.
    2、 在红灯下,将粘的玻璃板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浸泡数分钟.然后,取出滴净,立即置于一个防光暗盒内,以便装进摄影机,进行拍摄.
    3、 在摄影机中进行曝光.一般是f11,30秒至2分钟.
    4、 回到暗房,焦酸显液立即倒在玻璃板上,至影像充分显影时,用清水略为漂洗.
    5、 将已显影的玻璃板置于海波溶液中进行定影.接着水洗和晾干.最后,涂以清漆.
    像片
    1、 在暗房中,将一张涂有蛋白和食盐的像纸,置于一盆硝酸银感光溶液中,涂面朝下.然后,晾干,并尽早使用.
    2、 将像纸置于负片下,用印片框压紧,放在阳光下曝晒,至形成紫黑色的影像为止.
    3、 将已曝光的像纸用清水漂洗片刻后,一般先用氯化金溶液将影像漂成棕黑色,然后置于海波中定影,接着水洗和晾干.
    这个新的摄影法有4个主要优点:
    1、 底片影纹极清晰,可用蛋白像纸无限量地印制永久性的、能清晰地显示出真实景物的像片.
    2、 价钱低廉.一幅达盖儿式照片的价钱,约相当于12幅蛋白像纸照片.
    3、 阿切尔从来没有对他的方法实行专利,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火棉胶摄影法.
    4、 它的光敏度比卡罗式摄影法和蛋白玻璃摄影法都高.
    因此,这个摄影法,几乎立即就成为英国的主要摄影法,并在几年内,也成为欧洲和美洲的主要摄影法.
    那时,成千上成的人民、艺术家、科学家和旅游者,都以严肃的态度看待摄影.实际上,这是摄影的新生:它是第一个真正令人满意的、影像清晰的负片和正片摄影法.大部分人都拿这些新的像纸照片和清晰的但不能复印的达盖儿式照片相比较.五年内,就再没有人拍摄达盖儿式或卡罗式的照片了.
2005/11/15 10:37:03

湿板底片的应用
火棉胶摄影法,效果虽然很好,但使用不方便,这是没有人敢否认的.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专业摄影室里,要将那又稠又粘的火棉胶均匀地涂布在整个玻璃表面上,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接着,还要将玻璃板进行光敏化,进行曝光和冲洗.所有这些,都必须在10-20分钟内火棉胶未干燥前,全部完成.
    这个工作程序,即使是暗房就在摄影室或被摄体所在地的旁边,也是不易操作的.如是拍摄郊区风景或到国外拍摄,那就更加困难了.但是,当人们想到它能带回过去从来没有人拍摄过的、清晰的、而且是可以复印的景物影像时,大部分的技术问题,都被克服了.
    人们外出拍摄时,都随身携带一个完整的暗室帐蓬(darkroom tent).(左图1)约在1853年,一种可以折叠成箱子式的、并可用三脚架支持于适当高度的暗室设备已制造出来(左图2).湿板摄影者先用这样的暗室设备进行玻璃板的准备工作,然后,放在防光盒内,装进摄影机,以便拍摄.最后,拿回暗室进行显影、定影和水洗.拍摄照片,一般都在湖边或河边附近进行,因为,除非自己携带水桶,不然,就得就地找水来冲洗每一张底片.
    当你看到那个时期的火棉胶照片时,你大概可以想象得出拍摄时,要设立暗房,要架起摄影机,要取水,要配药.此外,那时还没有放大机,要得到一张巨幅照片,唯一办法是用一个大而笨的摄影机.很多时候,拍摄者要把自己的半个身子藏在一块黑布里,进行取景或聚焦.难怪乡村中的小孩们,有时会嘲笑他们,向他们扔石头子.这些神秘的陌生人,还常常被当地的老百姓驱逐,以为他们总不是好心人.
尽管有这许多问题,但由于火棉胶底片灵活性大,感光度高,质量好,所以,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现在,新的工程或新的建筑,已经可以拍成"记录照片'(record photographs)保存起来,以供参考.这种资料,过去是用人工描绘,并用大量的文字加以说明.比如,在1851-1854年,英国"水晶宫"在伦敦悉丹翰(Sydenham)重建时,P·德拉莫特(Philip Delamotte)就曾为这个工种的主管人员拍摄了一些工程进展情况的照片.他的这些照片,不但可以作为很好的资料,而且,很多都是构图优美的摄影作品.
    R·芬顿(Roger Fenton)原是一位著名的风景摄影家,后来被派去拍摄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的"写实照片"(documentary Pictures).那时,拍摄动作的照片,在技术上还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的大部分照片,都是一些关于战地供应的静止场面,也有一些战前或战后的前线情况和军营中的一些经过小心摆布的军官集体照.芬顿的照片,后来曾经展出过,并由资助他去拍摄照片的出版商,以像册的形式,成套出售.
    另一位曾在骇人听闻的情况下进行拍摄的摄影家,是F·弗里思(Francis Frith).弗里思是使用火棉胶摄影法的最早旅游摄影家(travel photographer)之一.在1856-1860年,他曾三次到尼罗河旅游,拍摄了数百张埃及、叙利亚和一些圣地的景色.可以想象得到,在沙漠中拍摄,问题是很多的.在那里,苍蝇多,温度高,几乎能使火棉胶在涂布中就要干燥.
    弗里思和其他摄影家拍摄的风景照片,都用蛋白像纸进行大量印制.这样的照片生产方式,后来成了英国和法国的一种小型手工业.他们将许许多多的印片框排列在架子上,面向太阳,好像玻璃暖房一样.助手们则在行列中走上走下,检查照片的进展情况.照片的黑度够了,就换纸、水洗及调色.印好的蛋白像片(albumen print),大部分都是直接在照片商店出售,或贴在旅游本上.
    第一次大型摄影展览,是1852年末在英国伦敦举行.第二年成立了"摄影学会'(Photographic Society)(现名为"皇家摄影学会"),R·芬顿是它的第一任秘书.其他学会也在好几个大城市中成立.这些学会的最主要任务之一,是组织展览.这对专业摄影者是一个免费宣传的园地,对业余爱好者,是互比长短的场所,对公众及报界,则是欣赏和评论这个新艺术的极好机会.
    也许就是由于艺术评论家(art critis)对这个新艺术进行评论的关系,或是由于大家觉得拍摄"艺术"摄影(artisitic photography)的最好方法,就是模仿当时流行的绘画,所以,许多严肃认真的摄影家,都选择一些具有崇高思想境界的、富于情感的、或具有历史意义的题材,作为他们的展览照片的内容.
    用火棉胶底片制作像片的另一种方法,是叠印(combinationprinting).这就是说,将画面上的几个组成部分,如人物、背景、前景等,事先加以计划与安排,并分别拍摄在不同的底片上.然后 将这些底片组合起来,印在同一张像片上.
    这个主意,是从处理风景摄影中的天空问题发展而来的.火棉胶底片对兰色要比绿色敏感得多.所以,当你对绿草和树木曝光合适时,天空和云彩就变成一片白色.因此,摄影者常常拍摄两张底片,一张曝光时间短,用来拍摄天空,另一张曝光时间长,用来拍摄地面景物.这两张底片分别印在同一张像纸上,每印一张底片,都要小心地把印片框上的不印部分遮挡住,只让需要印的部分暴露于光线之中.这个技术,也可以用来去掉集体照片上表情不好或移动的人物.方法是:多拍几张底片,然后,选其中表情最好的头部叠印在像片上.
    雷兰德耐心地运用这样的迭印技术,创作出许多精美的作品.H·P·鲁宾逊(H·P·Robinson),是雷兰德在"摄影学会"中的同伴,同时,在摄影展览中是他的竞争者.他的照片,也是用不同的底片组合而成的.不过,他是将不同的像片剪下来,贴在一张背景像片上,再行翻拍.左图3就是说明怎样使用这个方法来制作"消逝"(左图4)这幅图片的(这个方法,即现在的"照片剪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了很大发展)."消逝"这幅照片是裱在一张托纸上的,颇有谢利-(Shelley)诗句的意味.当它在1858年英国影展中展出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这些"高艺术'(High Art)照片,经常为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维多利亚女王和王子艾伯特所购买.
    早期的火棉胶摄影,也给人像摄影带来了稍为直率的表现方法.这大概是与技术的改进及拍摄者的才干有关.纳达尔于1853年在巴黎开设了一个人像摄影室.在后来的20年中,他成了法国最有名的摄影家.他曾为那个时期的大部分的重要作家、艺术家和演员拍过照.他有了解和同情他的拍摄对象的天才,所以,尽管需要长时间曝光,他拍摄的照片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而不仅仅是通常那种死板的人像.
    纳达尔是一位富于冒险精神的人,他是第一个在空中拍照和在地下拍摄坟墓的摄影家.前者是在一个气球的吊篮上配制火棉胶感光板,后者是用原始的电池灯作为照明.

图1.使用火棉胶很不方便,因为涂板、曝光、及冲洗都必须在几分钟之内全部完成.在远离摄影室的地方拍摄,摄影者必须带上暗室帐蓬和化学箱.

图2.这个手提式暗室,可以折叠成一个箱子.顶上的水可以随时灌水.

图3."消逝",H·P·鲁宾逊摄,1858年.这幅照片在摄影展览中极受欢迎.那临死的少女和悲伤的家人,很象当时维多利亚式小说中的人物,给人以强烈的故事感

图4.鲁宾逊的艺术照片(图3)是经过事先设计,然后用几张底片组合而成的.人物都分虽在摄影室中拍摄,印成像片后,加以剪裁,贴在一张背景像片上,经过修饰,再行翻拍与印制.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0:51:27 编辑过]

2005/11/15 10:37:16
"不朽式"和"铁板式"摄影法
火棉胶摄影法原是一种由负像印成正像的方法.但阿切尔发现,用摄影机拍摄的玻璃板本身也能显示出正像.你可能也注意到,用现代胶片拍摄的曝光不足的很薄的底片,当对着黑色背景观看的时候,它的影像即显现为正像.同样道理,一张曝光不足的火棉胶底片,放在一个以黑丝绒为背景的小盒子里,即可直接成为一幅正像照片.(为了得到最佳的效果,可将冲洗后的玻璃板用一种化学溶液进行处理,使暗色的解粒影像呈现为灰白色)
    这种形式的照片,名为"不朽式'照片."不朽式"摄影法,除了人像外,很少用于其他拍摄对象.在1855-1857这两年中,在美国,用"不朽式"摄影法拍摄的人像,比任何其他照像法都多.这主要是由于这种照片与当时十分流行的达盖儿式照片很相似.因此,他们常误称为"达盖儿式玻璃板照片".
    "不朽式"摄影法的出现,意味着过去拍摄不起达盖儿式肖像的人,现在可以拍摄了,而效果与达盖儿式肖像几乎一样.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使照片不那么易于打破,同时,又可以装贴在像册上,美国摄影家H·史密斯用漆为黑色的金属板来代替玻璃,并以此取得了专利权.这个方法,名为"铁板式"摄影法.从1856年直至本世纪,他们拍摄了成千上万的铁板式照片,特别是那些廉价人像摄影室和街头摄影家.铁板式、不朽式和达盖儿式照片,都常常用人工进行着色.
2005/11/15 10:37:33
立体照片


火棉胶摄影法,还促进了19世纪家庭立体照片(stereoscopic photographs)的出现.用一台双镜头立体摄影机(stereo camera),镜头相距65毫米,即可在火棉胶湿板上拍摄出一对并列的照片,相当于左右两个眼睛所看到的景物.将这对照片放在立体镜(stereo viewer)里,使左眼看到的只是左边的照片,右眼看到的只是右边的照片.当调节合适时,两眼所看到的照片,便汇合成一个立体影像.前景中的物体显得非常突出,而后面的物体则似乎相距很远.
    火棉胶立体底片,可以用蛋白像纸或玻璃板无限量地印制立体像片.质量和影纹都很好.大约是1855年起,各种商店都在出售内容广泛的廉价的立体照片.包括世界各地的旅游风光、著名人士肖像、时事片和故事连续片等."伦敦立体照片公司"(London Stereoscope Co)1858年目录所列举的立体照片,曾达十万种以上.这个公司曾刊登一则广告,它的标题是"没有立体照片就没有完美的家庭".
    那时,每一个人家的客厅里,都摆设有某种形式的立体镜.有的是廉价的手持式立体镜,有的是能放50对立体照片的立橱式立体镜.人们购买和收集立体照片,就像现在购买流行音乐唱片一样.星期天,当亲友来访时,观赏立体照片,看看最新作品,被认为是最好的款待.
    人们可以购买立体摄影机,并将拍摄出来的立体照片送到各地摄影展览中展出.不过,大部分立体照片,都是专业摄影者拍摄,供销售用.立体照片的主要生产者是在伦敦和巴黎,销售的商店则遍及全世界.立体照片的兴起,是从1852年开始的,在1860年和1870年达到最高峰.其他时间则销售不多,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出现"名片肖像"热的时候.不过,在各种新的摄影冲洗方法的发展进程中,立体照片始终是相当流行的,直至电影和收音机起来与之竞争,夺去了它的家庭市场为止.甚至在今天的摄影俱乐部和摄影竞赛中,摄影者仍可用彩色胶片来拍摄立体照片.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0:54:45 编辑过]

2005/11/15 10:37:48
"名片肖像"热

用火棉胶摄影法大量洗印像片的结果,产生了一种用摄影肖像制作名片的新的时髦方式.在19世纪,大部分人--至少"上层社会"的大部分人,都随身携带自己的"名片",上面印有姓名、官衔(或身份)及住址.访问时,将一张名片交给开门的仆人.仆人将名片送给主人,如主人不在,便留在客厅里,让他知道谁曾来访.
1854年,法国人像摄影家A·迪斯德里(Adolphe Disderi),发明了一个摄影机,能拍摄像名片一样大小的照片.这个摄影机共有4个镜头,通过这4个镜头,可在一张16.5×21.5公分的火棉胶玻璃板上,拍出8个不同的姿态.先在玻璃板的一半拍摄4个姿态,每个镜头拍摄一个.然后,将玻璃板转动180度,再拍4个.将这张底片印成像片,裁好,贴在印有姓名的卡片上.即成为新颖的"名片肖像".
    迪斯德里在精心宣传他的"名片肖像".这个新颖的玩艺儿开始活跃起来了,迪斯德里也进入了兴旺发达的时期.甚至走在部队前头正在向战争进军的拿破仑三世,也在迪斯德里摄影室旁边停了下来,请迪斯德里给他拍摄一张"名片肖像",而让部队在街头等着他.到了1860年,"名人肖像"从巴黎传到伦敦,接着又传到美国,把美国达盖儿式摄影最后一点点的残余业务一扫而光.于是,"名片肖像"进入了狂热时期,报纸称它为"名片王".
    "名片肖像"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
    1、 价钱便宜.在英国,约是5先令12张,包括拍照在内.
    2、 它的大小只有6×10公分,分量轻,便于收藏.放在像册里,每页可贴上好几张,是客厅中的时髦玩艺儿.
    3、 著名人士的"名片肖像",很快便在商店里出售,人们可以随便收集,供亲戚朋友观赏.
    这种狂热性,简直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在1855年,伦敦的人像摄影室只有66所,而6年之后,却增加到了200所以上.有些"名片肖像"的印制单位,每日印制著名人士名片达3000张以上.有些著名人士则愿意让他们拍照,并印成名片出售,从中谋取适当的报酬.如皇家贵族、政治官员、获奖拳击家、演员、奇形人物等,都出现在他们的名片目录之中.在英国艾伯特王子死后的一个星期里,他的"名片肖像"就卖了70000张.有些不法商人,甚至翻拍著名人士"名片肖像",非法出售.
    总之,各个方面都在欣欣向荣.1866年,在英国,用于蛋白像纸的鸡蛋,每月就达50万个之多.但是,来势很凶的"名片肖像"热,,是决不能持久的.它的热潮是在1861年至1866年之间,自那以后,便开始衰退了.而且,其衰退正如它兴起一样,非常迅速.许多原来为此而发了财的摄影家,现在,开始亏本了.因为,到了19世纪70年代,大家都觉得"名片肖像"已经过时了,陈旧了.立体照片的市场又在复苏.廉价人像摄影家又回到不朽式或铁板式的人像摄影方面去了.
    大部分质量较高的人像摄影室,现在都从事于拍摄裱在11×16公分托纸上的立柜式照片(cabinet photographs).顾名思义,这些照片是用来陈列于衣柜或橱子上的.他们拍摄得最多的是剧院里的明星,都是请到摄影室里来摆布好之后拍摄的,而不是在舞台上拍摄.这种立柜式照片,后来也成了拍摄家庭集体人像的最常用的规格.那时,人们都喜欢穿整齐的衣服,并且,要拍摄得好像是在"室外"一样.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0:57:20 编辑过]

2005/11/15 10:38:03
业余火棉胶人像摄影

湿板摄影法给专业摄影者创造了宽广的前景,而业余摄影者要想得到较好的效果,则必须努力奋斗才行.首先,你得热心于准备你所需用的一切器材,热心于对摄影机中的暗淡的倒立影像进行聚焦和构图,热心于估计曝光的时间,热心于调配和使用各种化学药品.大部分想要成为摄影家的人,都被吓倒了.另有一些人,可能拍摄出较为有吸引力的重要作品,但早已丢失或毁坏了.
    L·卡罗尔(Lewis Carrol)是《仙境中的艾丽斯》(Alice in Wonderland)的作者,一位热心的火棉胶业余摄影家.他的作品,留存下来的不很多.
    在拍摄火棉胶人像方面,J·M·卡梅伦(Julia Margaret Cameron)则是完全不同的性格.现在,人们都认为,她是19世纪60年代后期,最著名的英国业余人像摄影家.虽然,那个时候,很少人认识到这一点.卡梅伦是1864年开始摄影工作的,那时她49岁.
    她很幸运,能与当时一些著名人士来往.贵族坦尼森(Tennyson)是她的邻居;J·赫谢尔是她的老朋友.达尔文(Darwin)、朗费罗(Longfellow)、布朗宁(Browning)和卡莱尔(Carlyle)都请她照过像.这些人都是英雄人物,卡梅伦以极大的毅力和热忱,把他们"内在的崇高性格"(inner greatness),作为他们的真实特性表达出来.因此,她拍摄的都是大头像,并用8×10或12×15英寸大型摄影机,把他们拍成巨幅照片.她严格控制光线对人物的作用,以取得照片的动人效果.
    卡梅伦的作品,虽曾在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的展览中展出,但评论家们评之为"在艺术上不美","在主观上不完善","它的新颖是以牺牲了照片的质量为代价的".
    显然,这些烦恼是她自己找来的.她用的是有限的光线,大型的摄影机和小的光孔.这些都意味着要用很长的曝光时间,经常达5分钟.因此,被摄者一般都由于移动而有点模糊.她也不太注意精确聚焦.拍摄出来的底片,大部分是有斑斑点点的.甚至印制出来的作品,也不好好加以装璜.总之,在以清晰和精确为衡量照片标准的年代里,她的作品在技术上是毛病不少的.
    卡梅伦作品的巨大力量,在于她用摄影来表现她所羡慕的人物崇高性格.在这一点上,她是远远走在她的时代前面的.
    在人像摄影中,纳达尔也是使用简朴的背景,道具也尽量少用.拿纳达尔的作品与卡梅伦比较,可以看出,卡梅伦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的被摄者,从而取得动人的效果.而纳达尔与他的被摄者则似乎是互相协作的.奇怪的是,当卡梅伦不是拍摄人物性格,而是从事拍摄创造性的"艺术"作品的时候,从现在的标准看,效果显得很假,简直令人作呕!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0:57:41 编辑过]

2005/11/15 10:38:21
火棉胶摄影法的社会影响
湿板的发明和使用,是摄影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首先,它使摄影真正地普遍起来了.几乎每一个人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与摄影相接触.很多人都已习惯于"欣赏"这种新的艺术形式.那时与现在不同,摄影的流行并不在于拍摄照片的人们本身,而在于被摄者,在于人们对各种照片的购买、收集、观赏和讨论.
    当你欣赏那些老式照片的时候,不要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而应从人们在19世纪中期是怎样生活、怎样活动的角度进行观察.你可以看到过去一些社会习惯,看到人们对当时生活的态度,如什么是"高尚",什么是"艺术",照片应如何安排,才能将"情趣"表达出来,或给人以一种道义上的教育.摄影的广泛流行,也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如"被摄者"被认为是当代的奇特人物,人人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去模仿.在照片的收集上也是一样.因此,建立家庭像册的风气,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并且,可以不断地增加,可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就像是家庭的圣经一样.
    "名片肖像"集,是收集照片的一种更方便形式,只要跑出去选购一套就行了.购买时,要选择你认为是"合适的人物",以显示你的爱好.这些"名片肖像"集,都摆在客厅的桌子上,供客人观赏和翻阅;当客人们无话可说时,也常常是很好的谈话资料.所以,准备几页关于诗人、画家、作曲家和一些政治家的名片肖像,以显示你在文化上的爱好,是十分重要的.贵族是最可靠、最受人尊敬的,而杂耍场上的"明星",则会给人以鲁莽和粗俗的感觉.
    照片是人们购买、收集和送人的商品.人们常把自己心爱的人物的肖像佩带在项链的小盒内或其他珠宝上.有关住房条件恶劣、贫民苦难生活和类似题材的现实照片,是没有人会购买的.另一方面,当旅游业广泛开展的时候,摄影却为人们打开了一个"世界的窗口".国外风光成了大家感兴趣的题材.而蛋白照片又能极精确而细致地表现出各地的风光景色.实际上,这些照片往往证实了过去旅游者的风景绘画,是多么不准确.
    出现在书本上的照片比较少,因为,照片都是粘上去的,成本太高.但是,蛋白玻璃幼灯片(albumen-on-glass lantern slides),却可以对人数众多的场合,放映出极佳的照片质量效果.对某些题材,如"美国生活"或"瑞士阿尔卑斯山景色",作神奇般的幼灯讲解表演,已成为很普遍的了.这种卖门票的表演,在城市和乡村都有.表演者带着以煤气为动力的设备,到各地巡回演出.
    利用摄影来翻拍艺术品的价值,也很快为人们所认识.英国女王的丈夫艾伯特,就曾把皇家收藏于温泽城堡的拉斐尔绘画翻拍成照片,分送给其他城市的艺术馆.各艺术馆也将他们的贵重名画翻拍为照片,分发各地巡回展览.
    摄影在许多方面产生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效果.它把世界缩小了,并且变得更加平凡了.皇帝、皇后、诗人、政治家都表现得和普通人一样,不像特殊的贵族.有人认为,这会损害严格的阶级区别.因为,在过去,画像的社会人士与不画像的普通老百姓,是有明显的界线的…….另一方面,各届摄影展览都得到贵族的资助与支持,并在报纸上加以长篇的评伦.各个摄影学会和组织,都得到高度的重视,就是那些拍摄了大量知名人士和外地风光的专业摄影者,也得到很好的照顾.
    有些唯利是图的摄影小贩,对一些易于上当受骗的贫苦人民进行欺诈,败坏了摄影的声誉.而火棉胶摄影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如室内所用的虚假的背景和室外拍摄时用黑布盖着脑袋的引人注目的摄影人员,都是十分可笑的.
    以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大部分的火棉胶人像,都显得很呆板,无表情,而有些浮夸.这一部分是由于拍摄的时间拖得太长造成的.背景的安排,人物的摆布,同时,为长时间曝光而保持静止不动,这些必然会使被摄者局促不安或表情呆板.但是,被摄才总是想把自己的社会地位表达出来.专业人像摄影家,为了迎合这种需要,常备有各种各样的背景画布,被摄者可以从这些画布中一幅幅地进行挑选.
    那些有艺术天才而没有技术头脑的人,一般还是不敢与摄影打交道.即使你知道如何去做,可是那银化物会污染你的手指和衣服,那乙醚更有一股强烈的气味……湿火棉胶对业余爱好者,实在是太不实用了.人们需要有一个更简易的摄影方法.所用材料都是制造好的,可以在商店里买到,并且,可以随时装入摄影机进行拍摄.
2005/11/15 10:38:38

"干" 板 时 代
明胶

自从火棉胶摄影法发明以来,人们差不多就已经在探索一个更好的涂布材料--涂布后能"干"用的材料.人们提出了很多建议,但在实用上都有缺点,如涂布后,银盐的感光性能大大减低.
    1871年,英国的一位医生,R·L·马多克斯(Richard Leach Maddox)在《英国摄影杂志》上介绍说,糊状的明胶(gelatine)用作涂布材料,是大有希望的.将含有溴化银的明胶乳剂(gelatine emulsion)配制好,趁热涂在玻璃板上,干燥时,化学药品不会像火棉胶那样,发生结晶现象.冲洗时,乳剂将会适当膨胀,使显影液与定影液易于发生作用.
    其他的人也对马多克斯的方法进行了试验.他们高兴地发现,在配制乳剂过程中,延长加热时间--他们称之为"熟化"(ripening),可使乳剂的光敏度大大提高.到了1879年,摄影者已经不必自己再动手配制和涂布乳剂,而可以在商店中买到制好的、装在盒子里随时可用的干板了(上图).
    用干板拍摄出来的影像质量同火棉胶一样,都非常好.不过,在使用上,它有三个重要的优点:
    1、 外出拍摄时,不必再携带暗室帐篷和化学药品.须要携带的只有摄影机和几个装好的干板暗盒(plate-holder).已拍摄的底片,可以回家后再冲洗,甚至可以请别人代冲.
    2、 明胶干板的感光性强,在室外,曝光时间可用1/25秒,因此,三脚架就不再是必需的了.
    3、 工厂制造的干板,要比自己制造的更稳定,质量也更好.
    明胶乳剂也可以涂布在像纸上.到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已可买到现成的"溴素纸"(bromide paper).它的感光度足以在煤气灯放大机(gas-it enlarger)上进行放大.(以前,也曾有过一些放大机,用来放大蛋白像纸.但由于只有用阳光才能使蛋白像纸感光,所以,放大机的后背,必须装在暗室墙上的一个洞口上,使阳光通过室外的一面镜子反射到放大机内.)
    干板的感光度较强,意味着摄影机必须有一个比镜头盖更好的机械光门(mechanical shutter),来控制稳定的、"快速"的曝光时间.人们还要求能连续拍摄几张照片,而不必来回更换干板暗盒.这就产生了暗盒摄影机(magazine camera)(下图).
    实际上,干板的出现,给许多新摄影机的设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比如,用手持摄影机进行拍摄,不必像从前那样,要将一切装置都架设起来,这就是一件极新鲜的事.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在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许多所谓"侦探摄影机"(detective camera),摄影者可以在被摄者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拍摄.摄影机的外形,有的像一个小提箱,有的像一根手杖,有的甚至像一个袋表.有一、二种价钱较高的侦探摄影机,如使用得当,也能拍摄出很好效果的照片.但是,大部分的侦探摄影机只能当作玩具而已,它的镜头质量差,机件也不可靠.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1:14:08 编辑过]

2005/11/15 10:38:53

你们按光门,我们来完成

供业余摄影用的最富于革命性的新型摄影机--那是一个完整的拍摄系统首先出现于美国.
    一位24岁的银行记帐员兼业余摄影爱好者G·伊斯门(George Eastman),阅读了有关英国在乳剂配制方面的发展和干板的制造之后,他发明了一个干板涂布机,并于1880年,在纽约州罗彻斯特市租了一间小阁楼,开设了一家"伊斯门干板公司"(Eastman Dry-plate Co.).
    但伊斯门的真正才能,在于他认识到,这种新感光材料可以使摄影达到真正简单化的程度.因此 ,他开始把那些烦琐的工序统统排除掉,使一般人都能拍摄他们自己的生活照片.他这样努力的结果,是1888年制造成功第一台"柯达"摄影机(左图).
伊斯门之所以用"柯达"(Kodak)作为商标,是因为这个字易于拼写、易于识别、并在大多数的语言中都易于发音.因此,多年来,所有类似这样的摄影机,都称之为"柯达"."柯达"摄影机的特点是:
    1.体积小,便于携带,能拿在手中拍摄.但底片是相当大的,印出来的像片成本低,适合于贴像册,还能放大.
    2.摄影机内装有一卷6米长的感光材料,能拍摄100幅直径为6毫米的圆形照片.(最初用的感光材料是一卷像纸底片, 一年后,才改为胶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胶卷).
     3.摄影机有一个固定焦距的f9光孔的高质量镜头,在2.5以外的景物,都能拍摄清晰.光门只有一个速度,1/25秒,适合于拍摄明亮阳光下的大部分景物.而且,如果摄影机拿得牢固,影像是不致于模糊的.
    4.胶卷都是事先装在摄影机里.当你拍完100幅照片,即可将摄影机寄回柯达公司,由柯达公司将胶卷取出、冲好、印好.然后,再将摄影机装上胶卷,连同照片寄回给你.
    5.摄影机售价是25美元,冲印装裱费及重装胶卷费共10美元.价格还是相当合理的.
    到此为止,摄影者第一次不必自己动手配制药品和冲洗了.只要把摄影机对准被摄体,给光门上弦,然后,掀动按扣,进行曝光,一张照片就拍摄下来了.事情就是这样简单.伊斯门的这个办法十分成功, 柯达摄影机立即遍销全世界.他将赚来的钱大部分用于研究和发展更多更好的摄影器材,如各种各样折叠式摄影机,并于1891年,制造出摄影者自己能装卸的胶卷.
    柯达公司越来越壮大,伊斯门也变成了百万富翁.但他的伟大贡献是简化了摄影方法,普及了摄影事业.他的口号"你们按光门,我们来完成",确实是合乎实际的.他把业余摄影爱好者从烦杂的技术操作中解放了出来,使他们开始走上可以随意拍摄的道路.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1:16:07 编辑过]

2005/11/15 10:39:08
运动与动体摄影

现在,用较短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已经是可能的事了,而利用这较短的曝光时间,把运动中的物体拍摄下来,可以得到极有趣的、有时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拍摄动体的最早和最著名的摄影家,无疑是E·迈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他出生于英国,曾任美国政府风光摄影家.一次,有两位旧金山的赛马主人在辩论,一只飞速奔跑的马,是否会四条腿同时离开地面.迈布里奇认为,他可以用摄影来加以证明.于是,在利用湿板做了几次他认为有把握的试验之后,他说服了一位铁路百万富翁L·斯坦福(L.Stanford)为他提供资金,并允许他利用他的牧场做试验.
    1877年,迈布里奇设计了一排摄影机,安装在一段特建的跑道旁边(左图).跑道上横拉着一根根的绳子,跑马通过时将绳子碰断.每根被碰断的绳子都通过电子掀动一台摄影机上的1/1000秒的光门.拍摄出来的照片虽然曝光不足,但却显示出只有当马的四只脚都收缩在腹部下面的时候,才全部离开地面.
    更重要的是,迈布里奇还证实,如将这些照片顺序排列,并迅速地在眼前闪过(或放在一个动画片玩具内观看),马就像在跑动一样.这是走向活动电影的最早的重要的一步.在1883--1885年,迈布里奇利用改进了的设备和感光度更快的干板,连续拍摄了数百套这样的动体照片(action picture),大部分是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类、兽类、鸟类等的动作而拍的.
    在法国,生理学家E·马雷(Etienne Marey)教授听到了迈布里奇的动体摄影后,也设计了一个动体拍摄系统.他用一个摄影机把一整套的动作,记录在同一张干板上.其中有些影像互相重叠,显示出动作的连绵不断,有的则相隔一定的距离.
所有这些连续性的动作照片,都使科学家和博物学家产生极大的兴趣.对于那些经常注意画面的精确性的艺术家们,当他们看到许多描绘动体的著名绘画并不精确时,不禁为之震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电影器材的的T·爱迪生(Thomas Edison)于1889年向G·伊斯门要来了一些70毫米宽的新胶卷.爱迪生将这柯达胶卷从中间切开,使之成为35毫米宽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转片用的小孔.后来,35毫米就成了电影胶片的国际标准.最后,35毫米业余摄影机也设计了出来,以适合这个宽度的胶片.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0:59:12 编辑过]

2005/11/15 10:39:23
胶片感光性能的改进
火棉胶乳剂、蛋白乳剂和早期的明胶乳剂,基本上都只对兰光有敏感性.当用来拍摄彩色物体时,绿色和红色都表现为很不自然的黑色.1873年,柏林的H·乌盖尔(Herman Vogel)教授发现,在配制乳剂时,加入少量的适当颜料,就能使干板对绿色感光.到1882年,制造厂商已制成能对兰色和绿色都感光的"正色"干板(orthochromatie plate)在市上出售.由于德国化学家们进一步探索的结果,终于1906年制成了第一批对所有颜色都能感光的"全色"(panchromatie)胶片与干板.这些"全色"胶片与干板,对各种彩色物体表现出较好的影纹与影调.因此,不久也就成为黑白摄影的最通用的感光材料了.
    到了19世纪80年代后期,胶片制造厂商在取得一定经验以后,都在不断地改进他们的产品.各种感光材料经常被宣传为"特快"的,或至少比别家有更高的感光度.当然,在使用火棉胶的日子里,不知道感光板的准确感光度,并不是太重要的,因为,拍摄出来的感光板往往是就地冲洗,如效果不好,可以立即另拍一张,直至得到满意的效果为止.但是,新的干板和胶片,却可以在别处冲洗,所以,必须确定正确的曝光.为此,了解各种感光材料的不同感光度,是很有好处的.
    在各种竞争性的广告上,对感光度问题说法很不一致.英国的两位科学家F·赫特(F.Hurter)和V·C·德里菲尔德(V.C.Driffield)创立了第一个乳剂速度数字系统.所以,自1890年起,各种感光材料都可以标明可靠的"H和D乳剂速度数字".有了这个乳剂速度系统后,曝光计算表和测光表也就制造出来了.后来,又产生了ASA和DIN这两个为今天各种胶片所采用的感光速度系统(ASA感光速度系统是"美国标准协会"于1942年制定,DIN感光速度系统,则是由"德国工业标准"于1934年制定.前几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又将ASA和DIN两个系统,合并成为"国际标准感光速度",简写为"ISO".)
2005/11/15 10:39:51
摄影机与镜头的发展
许多专业摄影者和认真严肃的业余爱好者,在19世纪90年代,仍然热衷于使用干板摄影机.由于光学玻璃在德国的发展,蔡司(Zeiss)公司1889年制造出第一批新设计的消像散镜头(anastigmat).这些镜头拍摄出来的影像,比以前的镜头更为清晰、更少变形.实际上,在后来的50年中,德国在镜头方面,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但是,镜头也象乳剂一样,缺乏统一的口径.最初,各制造厂家都喜欢在镜头上刻上自己的光孔级数.直到1900年,目前所用的光孔级数(即f2、f2.8、f4、f5.6)才在一次巴黎会议上得到国际公认.
    柯达先前生产的那种方盒式摄影机(box camera),不久也为新的折叠式胶卷摄影机(folding rolltilm camera)所代替.这些摄影机能拍摄6×8公分画面的照片,而折叠起来,仍可放进较大的衣袋里.供干板用的双镜头反光摄影机,也首次出现了.

 

2005/11/15 10:40:10
灯光
那时,在摄影上,除了日光之外,可用的其他光源还不多.冬天日子短,在摄影室里可供拍摄人像的时间,是十分短促的.纳达尔和其他一些摄影家,曾用电池灯(battery-operated lamp)但很笨重,而且,亮度也不够.如用煤气灯,当煤气灌足,得到足够的亮度时,温度又太高,被摄者受不了.后来,有些规模较大的摄影室,开始使用电力弧光灯(dynamo-powered arc lamp).1877年,世界上第一家电灯摄影室开设于伦敦里陈特街.灯光的强度是6000烛光,曝光时间是3--10秒.
    唯一能与电灯相匹敌的光源是闪光粉(flash powder).这是19世纪80年代才有的,主要是由镁光粉和其他化学药品混合而成.将之吹到火焰上,或用火花点燃,即可发出明亮的闪光,持续时间约是1/10秒.闪光时,发出大量的烟雾和气味,并散落很多白灰.在室外使用闪光粉,只要不刮风不下雨,不会有什么危险,也不会令人不舒适.但是,它与闪光泡(flashbulb)不同,要想在手持摄影机打开光门的瞬间,同时点燃闪光粉,那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拍摄闪光照片,必须将摄影机安置于三脚架上,打开光门,点燃闪光粉,然后,再关上光门.
    钨丝灯是1880年才有的.那时,各城市很少有正常的电力供应,而且,早期的灯泡,光线黄而弱,所以,在20世纪以前,在摄影中,用钨丝灯作为光源的不很多.
2005/11/15 10:40:25
照片印刷
为了使摄影中发生的技术革命得到彻底完成,19世纪80-90年代,终于解决了在书本上、杂志上和报纸上印刷照片的问题.在这以前,摄影家要使自己的作品能与群众见面,只有通过照片商店直接销售,或将像片贴于书本上,或在影展中展出.
最初,当照片与文字一起印刷时,要先用手工将照片的图像描在一块木板上,然后,由木刻家刻出来,再用油墨印于纸上,成为如左图那样的效果.(在实际印刷中,要将刻好的木板做成金属凹凸版,以增强其印刷耐久性).
    从某种意义讲,照片只是给熟练的木刻家提供"参考"而已,木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将其中的影纹或增加或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在照片印刷中,只有黑线条,黑与白之间的灰调,是由线条的粗细和疏密的变化表示出来.
    1866年,有一种名为"伍备伯里"式(woodbury type)的照片制版法,先将底片的影像印在一层明胶上,然后,将明胶层压在一块铅版上,使其显出淡薄的影像,成为可供印刷的铅版.在铅版上涂以油墨,即可在纸上印出全部影调来.这种方法效果极好,但铝版很易磨损,而且,印制成本并不比制作一幅蛋白照片低.因此,只能用于高价书本的手贴插页上.
    关键问题,在于制作出经久耐磨的照片印刷用版.19世纪70年代末期,人们将底片上的影像印在能感光的金属版上,然后,将金属版进行酸蚀,使之成为凹凸雕像.这样的金属版耐磨性虽较强,但只能印出纯黑与纯白的影像.
    最后,人们发现,根据20年前塔尔博特的想法,用一台装有细线网格玻璃屏的摄影机来翻拍照片,所有的灰色调都变为粗细不同的小点.将这些小点蚀刻于金属版上,再用油墨来印刷,结果,从正常阅读距离看,就好像照片上的中间调一样.
报纸上第一幅带中间调的网点照片(half tone photograph)是1880年在《纽约画报》上出现的.但仍有许多问题须要解决.那时,用蒸气推动的新式滚筒印刷机已开始使用,所以,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将这种新的照片网版(half tone plate)变成弧形,以便装在印刷机的滚筒上,进行高速度印刷.木刻家反对这种会威胁他们职业的做法.有些胆小的报纸老板,甚至害怕照片插图会"贬低"他们的报纸,影响其发行.
    然而,到了19世纪90年代,报纸使用照片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木刻.在10年之中,大部分的报纸和许多杂志书本,都使用网点照片作为插图.
    正是由于这种技术上的突破,在本世纪初,就给专业摄影的各个新领域,如新闻摄影(press photography)、摄影报导(photojournalism)、广告摄影(advertising photography)和时装摄影(fashion photography),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1880年以前,报纸刊登的照片,都是先用手描,经过雕刻,才印出来的.这是1855年<伦敦新闻画报>刊载的照片.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1:01:58 编辑过]

2005/11/15 10:40:42
新器材的影响
有些人认为,实用摄影是19世纪80年代才真正开始,因为,这个时期的各种新器材和新设备,产生了四个极其深远的影响.
    (1) 每一个人,现在都可以拍摄照片了.
    (2) 摄影工业(photographic industry)已经兴起,他们生产了各种可靠的器材和设备,有的还可用于冲洗和印片.
    (3) 摄影范围的扩大,产生了一些使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感兴趣的新照片.人们开始认识到,摄影的用途是很广泛的.
    (4) 它使电影已成为可能的了.同时,对印刷界能印出各种各样的网点照片,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到了19世纪80年代,手持摄影机已代替了过去的三脚架和聚焦布,使人们拍摄照片不是为了顾客,也不是为了展览,而是为了自我欣赏.手持摄影机还使人们不但从三脚架的高度去拍摄,而且,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尝试.快速的光门意味着拍摄者可以选择准确的时机来拍摄动体,使效果与前大大不同.
    用手持摄影机,人们还可以拍摄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况.有些专业摄影家拍摄了城市生活,有些社会改革家则开始拍摄贫苦人民的生活情景.(这种题材,曾被艺术家认为是禁区,因为,他们觉得它不美,也不时髦.对摄影家来说,由于过去需要用长时间曝光,要拍摄这样的照片,在技术上也是有困难的.)
    随着这些自然而幽雅的新照片的出现,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摄影到底是什么,是艺术,还是一种记录手段?是科学工具,还是一般的、短暂的新玩艺儿?不难看出,印在报刊上的照片,能够强有力地报导新闻,能够推动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和娱乐条件的改善.
    当时的画家,都细心研究摄影机拍摄的影像.艺术家如德加(Degas)对照片边缘上的人物常常被"裁掉",和摄影机所产生的极大的透视,都很感兴趣.这两种现象,都可在图中看到,也可在德加的一些芭蕾舞绘画中看到.
    摄影所强调的光与影,以及它的一些"错误",如将动作拍得很模糊,都使艺术家们感到兴趣.科罗、莫内(Monet)和其它印象派画家(impressionist),也常将人物或树等的动作,画得像摄影机在长时间曝光中所拍出的效果那样.
    我们也曾看到,迈布里奇那些分析动作的照片所引起的轰动.在19世纪80年代,他两次访问欧洲,曾在巴黎向画家、雕塑家和科学家讲过话,曾在伦敦向皇家艺术学院和类似学府的学生做过讲演.他于1887年出版的有关动物与人类动作的各套照片,都是极其丰富的,共分析了数以千计的动作,从简单的人物步行和体育活动到大袋鼠的跳跃和鸟类的飞翔.这些照片已成为艺术家研究动作的百科全书,为许多国家领导人物购买和利用,并成为核对早期绘画是否正确的标准.
    所有这些,在今天看来,如认为是奇怪的话,那就不要忘记,在摄影没有马的飞奔和其他类似活动拍摄成照片以前,这些肉眼看不清的动作,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在迷惑着我们.通过显微镜和远望镜拍摄出来的照片,也是如此.在这些领域里,摄影机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境界.相反,在风光及人像等方面,摄影却受着(现在仍然受着)绘画的影响.不过,也有许多艺术家,对所谓"参考照片"(reference photograph)利用得太过分了.在19世纪80-90年代,许多在重要艺术展览中展出的作品,与彩色照片十分相似.很明显,这些作品是从照片抄袭来的,而不是直接从自然界描绘的.(有些艺术摄影家,极力使自己的作品不那么像用摄影机拍摄的照片,而像当时流行的绘画.这种情况和上面说的恰恰相反,岂不怪哉!)
    摄影对艺术和艺术对摄影的这种或那种的影响,在各自的阵营中都有剧烈的争论,并在出版界引起人们对每一次展览都加以评述.
 
 

德加的绘画"棉花管理局",1873年.注意画面上的强烈的透视感,特别是前景.这样的透视和过分的剪裁(右边的人物),在绘画中是少见的.这是德加受了类似的照片影响的结果.

"新春会",1793年.过去,画家都把飞奔的马画成四脚分开,像玩具的摇木马一样.直至迈布里奇的照片证明这是错的,才改正了过来.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1:01:38 编辑过]

2005/11/15 10:40:54
彩色及其它技术的改进
黑白感光材料
含有银盐的明胶乳剂,这个19世纪的基本感光材料,今天,仍然在摄影中使用.它的原理并没有改变,但在性能上却已大大提高了.玻璃干板(glass plate)没有立即被胶版所代替,许多专业摄影者,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在继续使用.但是,玻璃干板比胶片要贵得多,已冲好的玻璃底板,也较难于保管与收藏,加上现在的彩色感光材料只用胶片,所以,玻璃干板终于不再为人们所使用了.不过,与玻璃干板同样规格的散页胶片,仍然用干板所用的暗盒.
    胶片本身曾经历了一些小小的变化:1930年,醋酸纤维(cellulose acetate)代替了旧的硝化纤维(nitrocellulose)片基,因为后者极易燃烧、易断裂,而且,几年后,会变色.到了20世纪70年代,醋酸纤维又为比较坚韧而不易澎涨的塑料所代替.同时,从这个时候起,大部分的像纸都涂上一层塑料,以缩短冲洗与水洗时间.
    胶片速度(film speed)在不断提高,胶片速度的改进告诉我们,在本世纪初,最快的黑白胶片所需的曝光时间,约相当于70年代的160倍.同样,1900年所用的胶片和干板,除兰色外,对其他颜色都不感光,虽然,在拍摄前,可把它浸在特种的颜料中,使它变为对兰色和绿色都敏感的正色片.
    有一种改进,没有在胶片速度数字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当代的感光胶片,更能把细腻的影纹记录下来,通过涂布更薄的乳剂,并使用能避免颗粒聚积的银化物和微粒显影剂,胶片影像的分辨力比过去更高了.这就使照片能放得更大,而不致丧失影纹,使摄影机能变得更小、更轻巧,并使照像的成本变得更低.
    表格:胶片速度的改进

年份 感光材料 H与D速度 ASA速度
1902 最快黑白片 650 (20)
1907 天然彩色片 6 (0.2)
1925 最快黑白片 1000 (30)
1934 杜菲彩色片 125 (4)
1935 柯达彩色反转片 320 (10)
1942 柯达彩色负片 (800) 25
1942 最快黑白片 (3200) 100
1946 爱克塔彩色反转片 (320) 10
1954 最快黑白片 (13000) 400
1965 最快黑白片 (100000) 3000
1976 最快彩色片 (1300) 400

    数字加倍=速度加倍
    ASA速度是1942年制订的,不久都代替了以前所用的各种速度系统.这种胶片的感光速度约等于原来达盖儿式感光材料的2千万倍.
    过去,黑白胶片常由化学药品商店代为冲洗,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工厂式的冲洗车间才将化学药品店的冲洗业务取而代之.(在大多数国家中,这些药品店也同时出售胶片)
    1945年以来,黑白感光材料的最重要发明,是"波拉罗"即显照片(polaroid instant picture).它是1947年E·兰德博士(Dr.Edwin Land)发明的,最初称为"波拉罗·兰德摄影法"(Polaroid Land Process).虽然,兰德用的仍是明胶与卤化银原理,但他设计了一种摄影机,能把已曝光的底片和能印出正像的像纸夹在一起,并在二者之间敷上糊状冲洗药品.当像纸从底片上剥下时,便成为一张完整的像片.这是自从达盖儿式摄影法和火棉胶摄影法发明以来,人们第一次可以立即看到的拍摄的效果,如不满意,可以马上再拍.
2005/11/15 10:41:10
彩色摄影
在所有的技术变革中,最能将20世纪摄影与19世纪摄影截然分开的,是彩色技术获得了成功.当然,就是最早的摄影机所形成的影像,都是有色彩的.当人们从磨砂玻璃上看到丰富多彩的影像时,无不拍手称赞.但是,拍摄出来的,却只能是黑与白的影调.摄影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曾用人工着色.不过,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在胶片上把"天然"的色彩记录下来.
    早在1860年,英国著名科学家J·C·马克斯韦尔(James C.Maxwell)所做的试验表明,对一个物体,可分别用红、绿、兰三种颜色的滤镜,拍摄出三张黑白底片.用这三张底片制成三张幼灯片,并用三个幼灯机各配上相应的滤镜进行放映,如三个影像能准确地重叠在屏幕上,则原物上所有的颜色都将重现出来.
    1868年,一位法国科学家D·迪奥隆(Ducas du Hauron)出版了一本光辉的著作,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彩色摄影方法.可惜,他的想法无法加以试验或付诸实施.因为,在19世纪60年代,没有摄影材料能对红色感光.将一个红色滤镜加在摄影机上,拍摄出来的影像十分淡薄,或毫无影像.因此,乌盖尔于1873年发现的感光颜料,对彩色摄影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906年,有了全色胶片以后,专业摄影和高级业余摄影者,就可以拍摄三张静物的"分色底片"(separation negatives)了.实际上,一些能同时拍摄三张分色底片的"一拍"摄影机(one-shot camera)已经制造出来.这些摄影机可以用来拍摄人像以及有移动物体的风景.拍摄出来的照片,多是用看片器进行观察.看片器里有三个反光镜,使你能看到由三张幼灯片互相重叠而形成的彩色影像.这是彩色摄影的一种,但对一般摄影者来说,是太复杂,太费钱了.
    1907年,最先在市场上出售的彩色照片,是用另一种不同的方法拍摄的.它叫"天彩色片"(Autochrome).是法国吕米埃(Lumiere)兄弟创造的. "天彩色片"是一种透明正片,含有一层由红、绿、兰三色混合而成的极微细的淀粉颗粒,在这透明的彩色颗粒层后面,涂有一层全色乳剂.拍摄时,这些彩色颗粒即起着"细微滤镜"的作用.要在乳剂中形成黑白正像,需要用一种特殊的冲洗方法.当你拿这正像干板在明亮的地方观看时,那些彩色颗粒滤镜即赋予影像以正确的颜色.假如不是过份放大致使颗粒显示出来,效果还是相当精美而动人的.
    "天然彩色片"是第一个实用彩色片.在后来的几年中,欧洲又出现了许多彩色颗粒材料,先是用于干板上,接着又用于胶片.它们有"佩吉特"(Paget)、"太晤士"(Thames)、"阿克发"(Agfa)和"芬利"(Finlay).其中,最著名的是"杜菲彩色片"(Dufavcolor),有的做成叶片,有的做成胶卷和电影片,流行于1935年直至50年代.
    这类彩色片的主要缺点,是由于颗粒的过滤关系,需要的曝光时间很长.拍摄出来的效果,显得太暗,难于放映,而且,不能印制成彩色像片.
    另一种方法,正如迪奥隆在他的书中所说的那样,是在胶片上涂上三层感兰、感绿和感红的薄乳剂.然后,在冲洗过程中,用一种方法将每层的影像变为正像,并且每层都有它自己的鲜明的颜色.这样,就会成为一张色彩丰富的幼灯片.这个想法,对胶片制造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到了1912年,德国的化学家们已经阐明,将无色的彩色显影剂(color developer)与无色的成色剂(coupler)结合起来,即可形成颜料.所形成的颜料的颜色,视成色剂的化学性质而定.但要使整个化学作用在胶片的三层乳剂结构中产生可靠的效果,却是非常困难的.
    经过广泛的探索,柯达公司于1936年生产了第一个三层乳剂的彩色胶片,名为"柯达彩色片"(Kodachrome).第二年,阿克发也生产了类似的彩色胶片,名为"阿克发彩色片"(Agfacolor).这些彩色胶片拍摄出来的灯片,色彩质量及鲜艳度都很好,而且光敏度也较高.这两种胶片至今仍在生产,而且不断在改进.(30年代中期以后,彩色感光材料不再用玻璃板制造了.)
1    要从"柯达彩色片" 、"阿克发彩色片"或"杜菲彩色片"印制彩色像片是十分困难的.不少发明家和制造厂家虽曾申请了一些拥有专利权的制作方法,但许多都以失败而告终.唯一能获得良好效果的印制彩色像片的方法,仍需用一套分色底片.其中一个较为复杂的方法,名为"染印法"(Wash-off Relief),先在三张涂有厚明胶乳剂的胶片上进行放大,每张染以适当的颜色,然后,依次印在一张白纸上.
彩色像片的制作,虽然已是可能的事,但需要十分细心,还要有技术.而且,成本实在太高了,即使是专业摄影者,也很少制作.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克发和柯达才先后生产出彩色负片,可以在三层乳剂彩色像纸(tripack color paper)上进行放大.但是,大约在50年代以前,无论是阿克发彩色负片,还是柯达彩色负片,都不是经常能买到的.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打败了,所以,阿克发专利的彩色片,其他制造厂也可以自由生产.因此,许多厂商,如美国的"安斯科"(Ansco)、日本的"樱花"(Sakura)、"富士"(Fuji)和英国的伊尔福(Ilford)等,都生产了他们自己牌号的彩色反转片.有的还生产了彩色负片.所有这些彩色片,都是以大战前的原理为基础的,而这些原理,又是迪奥隆曾经提到过的.甚至1963年生产的"西巴彩色反转纸"(Cibachrome)也是以1918年登记专利的方法为基础的."西巴彩色反转纸'是一种多层乳剂、含有现成颜料的彩色像纸,是专供彩色幼灯片直接放大用的.
    波拉罗和柯达的即显彩色感光材料(instant color materials),是依照三色基本原理,用完全不同的新化学药品制成的.E·兰德博士的波拉罗公司研究小组,于1963年制造出第一批即显彩色材料.这些即显彩色材料,像即显黑白材料一样,曝光后,从摄影机中拉出来时,底片和像片是夹在一起的,约一分钟后,即可将像片剥下.1972和1976年,波拉罗和柯达先后发明了单页式即显彩色片(single-sheet instant color picture).它是一张白色卡片,从摄影机取出后,即逐渐显现出彩色影像来.
    这种即显彩色材料,需要用极高的工艺和技术,在一稳妥可靠的方式中进行生产.但对用者来说,却不需任何冲洗技术,这是制造厂家精心研究的结果.(美国柯达公司,在1976年,每天花在研究上的费用是100万美元,相当于1928年的全年研究费用)
    在20世纪最初50年中,摄影家如能拍摄到天然彩色照片,那算是幸运的了.许多从事于创作的摄影者,都愿意拍摄黑白照片,因为,彩色冲洗实在太麻烦了.至于拍摄生活照片的摄影爱好者,则认为彩色摄影太贵了.业余摄影爱好者使用的彩色胶片,实际上,是到了70年代初期 以后,才超过黑白胶片.由于有了价钱较低的设备和较快的冲洗方法,所以,每一个有简单暗房设备的人,都可以自己冲印彩色照片了.从这时起,只有最常用的黑白感光材料和冲洗药品,才继续生产和使用.
    业余摄影的趋势(英国)

项目 1965(%) 1976(%)
有摄影机的家庭 48 61
黑白胶片使用量 66 8
彩色胶片使用量 33 92

 
 
 

 这个"一拍"摄影机,装有两个反光镜和三个底片暗盒.通过一次曝光即可同时拍摄出三张黑白分色底片,供印刷彩色照片用.

1895年的看片器将三和分色底片做成的幼灯片置于看片器上面,通过反光镜和滤镜的作用,即形成一个彩色影像.

"天然彩色片",6.5×4.75英寸,约是1914年摄"天然彩色"透明片,色彩细,但往往显得很暗.在明亮的日光下,曝时间需数秒钟.


1939年拍摄的"柯达彩色"透明片.这个1936年发明的"柯达彩色片",是第一个采用三层乳剂的彩色片.它的影像比任何其他彩色片都鲜艳而清晰.这个彩色片至今仍用来拍摄幼灯片,不过速度比较快了,质量也提高了.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1:04:02 编辑过]

2005/11/15 10:41:26
 
摄影机与镜头
本世纪初,专业摄影者用的是后背取影摄影机(view camera),它并不比60年前所用的达盖儿式摄影机有很大的改进.干板都装在木制的暗盒里,以便于携带.最常用的规格是"1/2板"(half-plate),即12×17公分.聚焦时,得用一块黑布盖在头上,或通过聚焦罩,在摄影机后面的磨砂玻璃上,把那倒立的暗淡的影像调整清晰.然后,将干板暗盒放进磨砂玻璃的位置,并将一个能进行长时间曝光或快速曝光的帘幕光门(blind shutter)装在镜头上.在拉动一根缨头绳,给光门上弦后,将橡皮球压缩,使光门打开,而进行曝光.
有些摄影家,特别是人像摄影家,喜欢用新的"1/4板"规格的反光式摄影机.这种摄影机与早年的反光暗箱是一脉相承的.里面装有一个反光镜,使磨砂玻璃聚焦屏(ground glass screen)上的影像成为直立的.当按动光门时,反光镜即跳起,同时,感光板前面的布幕也打开,使感光板得以感光.光门上,有各种快速的速度,也有长时间的曝光,以供选择.
    大部分的后背取景摄影机,都是用"达戈"(Dagor)之类的消像散镜头,最大光孔约是f8.就是说,它们的光线通过量,还不到今天的好镜头的1/10.人像反光摄影机可能用一只像"库克"(Cocke)之类的三合镜头,它的最大光孔是f3,因此,影像要明亮得多.但是,除非用较小的光孔,不然,照片四角的影纹是相当模糊的.所以,1902年出版的《伊尔福摄影指南》建议"当拍摄小底片供放大或放幼灯用时,光孔最好不要大于f32".这本《指南》认为,1/4板规格是属于小底片.
    初学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大部分喜欢用方盒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目前仍有些制造厂在生产,大部分价钱较高的折叠式胶卷摄影机能拍摄的照片达9×14公分,最常用的规格是6×8公分,这种摄影机装有一个黑色的折叠皮腔和一个取影器,大部分光门都有数级快速的速度可供选择,镜头的光孔约从f8至f32.因此,与方盒摄影机相比,它可以在较大范围的光线条件下进行拍摄,虽然,由于性能较为复杂,使用起来没有方盒摄影机那样简便.
    摄影的发展,自然会鼓励制造厂家去生产更好的镜头.但是,他们首先得对能利用新型玻璃材料的镜头设计进行探索.摄影镜头是由多片的不同形状的玻璃组成的,这些玻璃片要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去发挥作用.通过镜片形状,玻璃类型、空间距离等的精密选择与设计,镜头上的像差(aberration)就会得到改正,影像的清晰度就会得到提高.问题在于,镜头的光孔愈大,像差就愈明显,而摄影者并不需要太大的光孔,来得到较多的光线,以减少曝光的时间.镜头设计师固然可以再增加几个镜片,来进一步改正像差,但像将会变灰(反差变低),而显得毫无生气,就像通过几块玻璃观察一个物体一样.
    1914年,在德国"莱兹"(Leitz)显微镜制造厂工作的一位设计师,名叫O·巴那克(Oscar Barnack),为他自己制造了一台小小的摄影机,用35毫米宽的电影胶片,拍摄24×36毫米的照片.10年后,"莱兹"将这摄影机加以改进,并在市场上出售,名为"莱卡"摄影机(Leica camera).这是第一台精密的小型摄影机(miniature camera),装有一个质量极好的特殊设计的f3.5镜头.它的缺点是,当放大至一般照片的规格时,颗粒显得很粗糙.这是由于当时的小型胶片缺乏影像分辨力造成的.人们之所以反对35毫米摄影机,这是主要的原因.至30至40年代,乳剂质量提高了,这种情况才改变过来.
    因此,新闻摄影者和其他专业的手持摄影机使用者,都在继续使用1925年生产的"儿玛诺"(Ermanox)6×9公分的干板摄影机.它装有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fastest)的f1.8镜头.使用这个摄影机和当时的光敏度最高的干板,可以在室内的现场光下,进行快速曝光,而不必使用闪光粉.因此,"抓拍"摄影(candid photography)已经是可能的了.这种眼际摄影机(eye-level camera),大大改进了30年代的报刊摄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几年,高级业余摄影爱好者用的是莱卡之类的摄影机,或是用"罗莱反光"(Rolleiflex)摄影机.这种双镜头反光摄影机(twinlens reflex camera),是1928年生产于德国.它没有干板摄影机那样笨重,能拍摄比较合理的6×6公分的方形底片,并能在拍摄机顶部的磨砂玻璃上进行取景和聚焦.它还装有质量极佳的f3.5天塞(Tessar)镜头,这是德国"蔡司"(Zeiss)公司于1902年设计并不断加以改进的优质镜头,至今仍有许多镜头是依照它的设计制造的.
    一些单镜头反光摄影机(single-lens reflex camera),在1939年以前就出现了.它的性能与缩小的干板反光摄影机有点相似,不过,人们发现,当用小光孔时,在那小小的磨砂玻璃上进行取景和聚焦,是很困难的.有些,在机械上也不太可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摄影器材无法出口,各国不得不依靠自己生产的摄影机、镜头和胶片.那时,摄影器材主要是供空军及陆军使用.在欧洲,业余摄影实际上已经停止了.
    1945年之后不久,又开始出现一些新设计的摄影机,虽然,那时的原料还很不足.在瑞典,他们第一次生产了一种精密的120胶卷单镜头反光摄影机,那是为瑞典空军设计的,名叫"哈色布拉德"(Hasselblad).它开始与"罗莱反光"摄影机相竞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分裂的德国致力于重建自己国家的时候,日本的一些制造厂家如"尼康"(Nikon)正开始生产一系列新颖的、最高质量的镜头与摄影机.他们很快就预见到,将来35毫米胶片是大有希望的,因为,那时,在速度、微粒和分辨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所以,从50年代后期起,日本和德国都先后把大部分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个规格的单镜头反光摄影机上.他们在聚焦屏上装上一个五棱镜(pentaprism),使摄影机可以放在眼际使用,以利于取景和构图.最重要的是,这种摄影机能"准确地"看到胶片上所记录的影像,不管用的是哪种类型的镜头.
    用新法制造的玻璃和在玻璃表面上的"加膜"(coating),减少了玻璃上的反光,使镜头设计师有可能将12块或更多的镜片组合在一个镜头上.因此,在60年代,就出现了一系列供单镜头反光摄影机用的新镜头,从"鱼眼"式的广角镜头到焦距极长的远摄镜头,应有尽有.
    在低价的摄影机中,方盒摄影机和折叠摄影机已经消失,而由装有直接取景器的35毫米摄影机所代替.到了70年代中期,使用16毫米胶片的更小的袖珍摄影机(pocket camera)也问世了.由于为这个规格的摄影机而生产的新胶片,具有高度的分辨力,它们的放大照片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35毫米胶片还要清晰,颗粒还要细.这些微型摄影机的镜头焦距短,约从1米至无限远的景物都很清晰,所以,聚焦控制不是十分重要的.胶片对曝光过度或不足也有较大的宽容度;冲洗厂商所用的现代化电子设备,对太厚或太薄的底片能制作出合格照片的百分比已大大提高(在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都有专门的洗印厂,为顾客冲洗和印放各种胶卷和像片.他们用的多是电子控制的自动化设备,特别是扩印装置,它的印片规格是固定的,一般是8.5×12.5或12.5×17.5公分,对各种不同厚薄的底片,都能保证一定的质量)
    小型测光表可以装在摄影机的机身里,自动测定正确曝光;机身上的保险装置,能防止转片或装片出现差错;从60年代后期起,自动聚焦(automatic focusing)和内装闪光灯(built-in flash),使摄影机的使用更为便利了.它们就像旧式的方盒摄影机一样,可以拿起来就拍.不同的是,这些新式摄影机,在各种光线情况下,都能拍摄出质量极好的照片.
    专业摄影师也渐渐开始使用较小型号的摄影机.但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中,人像摄影师(portraitists)仍喜欢用大型底片,因为,这种底片便于修像,可以隐藏被摄者面部的皱纹等缺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新闻摄影师从叶片摄影机转而使用双镜头反光120胶卷摄影机,接着又使用更轻巧的高质量的35毫米摄影机,如单镜头反光或莱卡式摄影机.时装和广告摄影师,至60年代才改用单镜头反光120胶卷摄影机,几年后,也大部分使用精密的35毫米摄影机了.
    从事于建筑、静物以及需要单独冲洗或需要进行透视控制的其他题材的专业摄影师(professionals),仍觉得叶片摄影机是其他摄影机所不能比拟的.现代式的后背取景摄影机,大部分是金属制造的,并且安装在一个滑动轨上.这种摄影机是用10×13公分(4×5英寸)或更大规格的叶片,并配有最高质量的镜头.

 1924年的"莱卡",它是世界上第一台精密的35毫米摄影机.后面的一台,是60年代的"莱卡".

这是1937年德国制造的第一台35毫米单镜头反光摄影机--埃萨塔.

20世纪70年代初学者用的小巧摄影机.它们代替了那些老式的方盒摄影机和折叠摄影机

 当代专业用摄影机.4×5英寸单轨叶片摄影机(上);电动转片单镜反光120摄影机(右);35毫米单镜反光摄影机(下).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1:05:54 编辑过]

2005/11/15 10:41:40
 
曝光测定

摄影的主要技术问题之一,是决定用什么样的曝光.在19世纪年代里,要得到正确的曝光,主要是通过反复试验.摄影机制造者虽然也附有说明书,但主要是把拍摄题材和光线情况规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赫特和德里菲尔德于1890年制订的表示干板和胶片感光速度的数字,当然是很有用的.但随着更好的镜头、更好的光门、以及更多可供选择的胶片类型的出现,摄影者总想拍摄更大范围的题材,并且,每一次拍摄都能得到正确的曝光.
    1900-1920年代的摄影者,在曝光上只有靠猜测,或查阅一种精心制作的曝光参考表,上面详载着题材、季节、气候情况、经纬度等等.第三种方法,是用一种"像纸测光表"(actinometer)来测定曝光.这种"纸测表"有点像当时的袋表,上面装有一块圆形感光纸(类似印像纸,能自己变黑).将圆形的感光纸转动,至圆盘上的小孔出现一小块感光纸为止.将这小块的感光纸在照射物体的光线下曝光,并计算出感光纸的色调变为标准的灰调所需的时间,然后,通过转动外侧的圆盘,将计算出的时间转变为适合于所用的胶片需要的正确的光门速度和光孔级数.
    在20世纪20-30年代,人们还用不同灰色的玻璃管来测定光线,即通过玻璃管来观察物体,以通过最深的灰色管能辨认物体上的纹理为准.这种方法花钱不多,但不太准确,特别是人造光.
    用光电管(electric cell)将光线的强度变为电流,是30年代初期才有的.最早的"光电测光表"像半导体收音机那么大,售价是20英镑,相当于2个月的平均工资!但光电管测光准确,对拍摄彩色幼灯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幼灯片是正片,不能在印刷中加以校正.后来,这种测光表逐渐变小了,价钱也便宜了.从1938年起,有些还能装在摄影机的机身上.不过,这种电流式测光表愈小,光电管就变得愈不敏感和愈不准确.
    直至60年代,发明了小型的硫化镉(CdS)光敏管,并用衣扣一般大小的电池作为动力,这样,摄影机制造者就可以将整个测光表装在摄影机的机身之内.这对单镜头反光摄影机是很理想的,因为光敏管既小又敏感,足以测定由镜头透射进来的实际影像的亮度.
    下一步,就是设计一个自动曝光系统(system ofexposure automation),把摄影机光门或光孔和内装测光表(built-in meter)联系起来,自动调节正确曝光值.到了70年代,自动曝光系统利用小型电子线路,把正确的曝光值通过小小的信号在摄影机的取景器上显示出来,有些是完全自动的.这样,曝光的测定就从复杂的计算,进到了由摄影机本身来自动决定.这种技术,就像即显照片一样,是"内装"于摄影机之内的.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1:07:14 编辑过]

2005/11/15 10:41:59
灯光
1900年出版的一本摄影教科书,曾这样写道:"总的说来,人造光的光线,从摄影的角度看,实际是太弱了,只能用于翻拍或其它可以用长时间曝光的景物."由于发明了全色胶片,对所有的颜色,包括微黄的灯光在内,都能起感光作用,同时也由于灯光本身的改进,上述论断,已被事实所否定.但是,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明亮的镁光粉(magnesium flash powder)仍为人们所采用.
    最早出售的闪光泡(flash bulb),里面装的是镁铂,后来,改为镁丝,利用手电筒电池进行闪光.这种闪光泡的优点,是它能用装在光门内的触发器来闪光,并能与快速的光门速度相连动.那时,专业摄影师带上一个闪光灯(flashgun)和一个手提摄影机,即可到处拍摄(对业余摄影者来说,闪光泡仍是很不经济的).最初,摄影者得将闪光泡的触发器装在摄影机的光门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内装"触发器才成为一般摄影机的标准装置.
    真正用于摄影上的电子闪光灯(electronic flash),是50年代出现的.这并不是一个新东西,早在100年前F·塔尔博特就曾用电火花的闪光拍摄过一幅照片.但电火花的亮度太弱,不能作为一般摄影用.至30年代后期,有了充气闪光管(gas-filled flash tube)加上高压电瓶,这种形式的光源才得到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教授H·埃杰顿(H.Edgert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大战期间,从事于改进电子闪光灯工作的主要人物.
    1947年,出现了供一般摄影用的粗糙、笨重、背于肩膀上的"手提式"电子闪光装置.它的发光量还不如一个小小的闪光泡,而售价却很高.但它能给你数百次闪光,几乎不必再花任何代价.
    在后来的20年中,电子元件的改进,使电子闪光装置体积大大缩小,而发光量却大大提高.同时,闪光泡也愈来愈小,但到了70年代,差不多已到了顶点,不能再小了.几年后,整个电子闪光装置的小型化,已足以"内装"在摄影机上,有的还装有光线控制元件,以保证曝光正确.
    在60年代的专业摄影室中,新式的强力电子闪光灯,是一种最方便的灯光.每一个灯头上都装有造型灯(modeling lamp),显示出闪光的造型效果.还有闪光测光表(flash meter),可以用来测定闪光灯的曝光.虽然这种电子闪光灯不能完全代替钨丝灯泡的聚光灯和散光灯,但它发出的热量不多,平均成本较低,并且,可以让被摄者自由活动,可以用手持摄影机进行拍摄,这些,对60-70年代的生动活泼的时装摄影和广告摄影,都是十分有利的.
 
 

1947年30磅重的手提式电子闪光灯,它的发光量还不如一个小小的闪光泡.

[此帖子已被 Davidism 在 2005-11-15 11:11:35 编辑过]

2005/11/15 10:42:14
技术改进的影响
在1900-1970这段时期中,摄影器材和冲洗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拍摄照片变得更方便了,拍摄的范围也扩大了.一台现代化的摄影机,就像一辆现代化的小汽车一样,一切技术问题都在控制盘上解决了,你可以集中精力从事于创作.过去那些使摄影者感到烦恼的问题,大部分都由摄影器材的制造者代为解决了.由于拍摄者能知道拍摄的效果将是怎样,这就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并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拍摄的内容上.
    彩色摄影在摄影舞台上出现得晚一点,差不多是发明了摄影之后100年才有.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彩色摄影看作是一种"特殊"摄影.它以复杂、困难和费钱而闻名,至今仍是这样.老一辈的摄影家还认为,要搞彩色摄影必须先搞黑白摄影,而不能先搞彩色后搞黑白.
    彩色摄影的出现,意味着摄影者必须考虑"色彩构图"(color composition),这是过去所没有的.比如,一个彩色物体,当它的颜色与另一个物体成强烈对比时,就会显得很突出,同时,不同的色彩配合,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气氛与情调.这些,都是新的问题.所以,难怪许多有成就的摄影家,都宁愿继续搞他们已熟悉的黑白摄影,而不乐意搞彩色.
    专业彩色摄影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彩色照片难于印刷好,而且价钱高.所以,顾客都宁愿继续使用那比较可靠的黑白照片.比如, 在1935-1939这几年中,大约只有1/7的工业或商业摄影照片是用彩色拍摄的.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像美国的《生活》、英国的《图片邮报》等摄影画报已经问世 ,而且发行愈来愈广.它们开创了用"莱卡"等小型摄影机才能拍摄的新的抓拍式的报导摄影.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它们却很少刊载彩色照片.
    彩色印刷照片(color reproduction)的制作,要用几张分色片涂上各种不同的颜色,而且,所有的分色片,都要非常精确地叠印在纸上.最初,只有一些付得起高价的商品样片,讲究的小册子,杂志上的广告等,偶尔印一些彩色照片.
    1939年,在美国的广告摄影总费用中,只有9%是彩色的,1945年是26%.慢慢地彩色摄影扩展到了杂志中的时装、特稿及新闻照片上.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报纸上的"彩色副刊"(color supplement),加速了彩色照片在印刷上使用的趋势,从此以后,彩色照片就不断地在报纸的正刊上出现了.
    在本世纪初,摄影在各个方面都发现了新的用途.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摄影都被用于军事目的上,用于民用地图的测绘上,用于城市的规划上和古迹的位置的测定上.医学、牙科和工业用的感光材料,可用 X射线和伽马射线拍摄成照片,显示出人体、牙齿和金属铸件等内部情况.警察摄影部门常把各种各样的人物、事件和证据等拍摄成精确的记录片,供安全保卫部门和法院使用.许多大型工业企业,如工程设计、石油、建筑、运输等,都设有摄影部门,把新的工程、业务进展、生产情况等记录下来,制成图片,以供宣传之用.各种各样的文件,可用微胶片(microfilm)翻拍下来,以便于贮存及携带.
    从事于博物学,天文学及水下研究等专家,认识到新摄影机、 胶片和新光源的优点,并将之应用于他们的业务上.实际上,到了本世纪中期,世界上用于这方面的感光材料,比所有各种专业摄影和业余摄影用的还要多.
    从60年代开始的各种空间探索计划,都用摄影机把每一个阶段的情况记录下来.在经济萧条时期,通过邮寄目录的方法,摄影成了推销千千万万商品的直接手段.总之,在本世纪中,摄影已成为人们喜爱的表现形式,它清楚而真实,是其他表现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慢慢地,人们还认识到,现代摄影本身,不但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且是训练人们眼睛的一种手段,使其对自然界的和人为的各种形态、形式和颜色等,能及时作出反应.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欧洲的一些艺术和设计课程中,就有摄影这个课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的一些大学及欧洲的一些艺术院校中,都能学习摄影.70年代初期起,摄影已成为从高中直至研究院的考试课目.
    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摄影并不仅仅是一种商业买卖或业余消遣.1940年,美国纽约现代艺术馆,开始让摄影在该馆指定的场所展出,这是摄影在早年时期所取得的一项巨大成就.最初,对摄影能否像其他艺术一样,为大家所喜爱和重视,是有剧烈争论的.经过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摄影才在各国取得与其他艺术同等的地位.60年代中期,摄影展览也在欧洲的一些画廊中开始出现.各博物馆和艺术中心,都展出了当代摄影展览,对摄影家的奖学金和奖励制度也建立起来了.
    杰出的摄影家,可以站在其他艺术家的同等地位上,靠出卖自己的照片而谋生.更多的刊物已开始在它们刊用的照片旁边,写上摄影家的名字.对所收集的照片,都用画册的形式出版.在60年代和70年代,社会上都把摄影看作是一种年青的、重要的和完美的表现手段.
2006/4/3 18:37:17
2007/10/27 22:26:57
一定要顶!
Powered by BBSXP 2007 ACCESS © 1998-2024
Processed in 1.6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