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论坛】玩机到天堂 买机找海洋西门子 6688……黑白经典.MP3机王 → 大家来学习下邓小平理论
查看完整版本:大家来学习下邓小平理论
2005/12/28 1:29:03


1.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创立和形成的历史起点,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点和活的灵魂,是其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邓小平理论
科学体系的始终,体现在它的每一个方面。

2.邓小平是如何领导全党、全国人民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拨乱反正过程中重新确立的。
 (1)邓小平率先批判“两个凡是”,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支持和领导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3)他发表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定,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3.邓小平在领导真理标准讨论中提出了哪些重要思想?
 
1978年,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这场大讨论,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
 
(1)邓小平坚定地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2)邓小平尖锐地指出,这场争论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深刻地揭示了,真理标准讨论的意义就在于重新恢复和确立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地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大讨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4.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及其相关关系?
 
(1)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实事求是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是: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2.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5.试述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及意义?
  (1)早在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提出了生产力标准,“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生产力标准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发展。
 (2)1992年,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问一问姓“社”姓“资”的“左”倾思想,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
 (3)“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重点突出了“有利于”,突出了以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价值问题。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以有利于人民的利益为标准,这是价值标准问题。“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4)“三个有利于”标准,回答的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
 (5)“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6.邓小平是怎样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
  
(1)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重新确定和发展了这个方针,创造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1979年3月,邓小平根据这个方针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概念。
 (3)邓小平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时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现在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穷的国家之一”,“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
 (4)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正式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邓小平说,必须吸收和借鉴人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事情。他郑重宣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邓小平逐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命题所作的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2.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五句话即是五个目标,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这两大目标的实现上。
   (2)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这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尤其需要突出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3)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在谈社会主义时并没有把它限定在僵死的定义中,而是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有何意义?
  (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贡献。
  (2) 这一概括为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所固有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4)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束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
    
 
 4. 试述把发展生产力确定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根据。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其确立的依据主要是:
   (1)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就是看其能否实现共同富裕。
 (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  
(2)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只有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这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是巩固。              
(4)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级主要矛盾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说,这一矛盾只能靠不断发展生产力来解决。


 6. 为什么说在什么叫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
  
(1)改革开放以前,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我们还曾经照抄照搬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长期把苏联模式的发展战略和体制的种种弊端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上,造成在对社会主义理解上的错误。主要体现在:认为社会主义不能搞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误把“普遍贫穷”看作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和精粹的按劳分配,误把“一大二公”和平均主义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认为社会主义必须建立政企不分、党政不分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2)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存在的错误理解,表明我们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但对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什么的认识长期以来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要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首先需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去掉对社会主义理解上的附加、曲解和误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8. 试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及科学回答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反复思考和强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搞清这一问题,是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2)在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根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和思考,邓小平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回答,反映了人民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它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9. 为什么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1)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针对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不完全清醒,首先是对社会主义特征及其实现形式的认识不完全清楚而提出的。我们过去认为社会主义有三大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这种理解主要来自于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邓小平在高于社会主义特征的层次上,即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突出生产力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来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修正和发展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特征和实现形式的认识,进而从根本上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成果的基础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一,它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这两上原则是真正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第二,它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归根到底只能根据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第三,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它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0. 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谈谈你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命题的理解。
  
(1)“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贯穿在邓小平整个理论之中的重要命题。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全面、正确理解这一命题有重要的意义。
  (2)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带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命题。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而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有利的。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3)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最近的科索沃事件表明,国际上自恃实力优势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旧猖獗。因此,对“发展才是硬道理”应当提到新的高度去认识。不能因为霸权主义的挑衅而对当今时代主题产生不正确的判断,干扰我们的中心工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更加奋发图强,发展自己,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有力地回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
(4)国内外敌对势力是不愿意看到一个团结一致,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因此中国只有加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1.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过程。
     (1) 1981年在邓小平主持下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初级阶段”这一概念  
  (2)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3)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 党的十五大报告重新强调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具体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两层含义:  
  (1)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这一层含义,指明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性质。  
  (2)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一层含义,指明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何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是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阶段。我们讲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3)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4. 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因为: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5. 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则问题,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  
  (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起着三方面的政治经济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3)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

6. 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从目的和功能上看,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2)从深度上看,改革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特别是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创新,把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从广度上看,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变化。
 

7. 怎样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相互关系?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互相贯通,互相依存。
     (2)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根本原则,但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时代内容相结合,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改革开放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如果脱离四项基本原则来谈改革开放,必然会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造成社会动乱,改革也搞不下去。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个基本点都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8.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作出明确的概括。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从内容上分析,这条基本路线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政治保证,总体布局和条件,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方针,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9. 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因为: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为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10. 党的基本纲领的制定有何重大意义?
  
   (1)党的十五大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明了目标和任务。
 (2)这个基本纲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的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3)这个基本纲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展开。基本纲领围绕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各自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4)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我们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党的十五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就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迈出重要的一步
  总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使人产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有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把我们伟大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事业全面推向新的阶段。

2005/12/28 11:46:48
当初挂了的,顶起给同学复习下
2005/12/28 11:51:30

发灌水区去吧

2005/12/28 12:45:04
呵呵,和6688的关系就是——都是经典之作
2005/12/28 14:19:18

太伟大了!

Powered by BBSXP 2007 ACCESS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0 second(s)